11月5日,第三屆中國機器人高峰論壇在上海舉行,工信部人士在會上透露,工信部將從多個方面加強行業管理,進一步推進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其中包括組織制定我國機器人路線圖以及機器人產業“十三五”規劃。
工信部人士還透露,將進一步完善標準體系建設;加大對機器人產業的資金支持力度;加強對機器人產業的政策扶持;探索建立機器人產業準入制度;搭建產需對接平臺為重點,促進工業機器人的推廣應用;開展培育各家機器人產業推廣示范基地的工作;加強機器人的宣傳和科普。
工信部人士指出,和國際其他國家相比,我國的工業機器人產業有了較快的發展,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2013年,我國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還是以中低端的三軸、四軸機器人為主,高端的六關節軸機器人占比重還不足6%;外資品牌銷售的工業機器人中多關節型機器人占全國工業機器人銷量的比重達到62%,即我國自主品牌的產品還遠遠不能滿足國民經濟的發展要求。
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的銷量達到36860臺,同比增長了41%,約占全球銷量的五分之一,中國由此超越日本,成為了全球第一大機器人市場。機器人產業研究專家羅百輝預測,到2022年,先進機器人在制造業、醫療和服務等產業領域的應用可創造20萬億元的產值。
羅百輝分析認為,機器人產業得以發展的大背景是中國的人口紅利拐點,隨著市場容量不斷增長和各種政策的支持,拓野機器人、拓斯達、普洛匯森、伯朗特、造裕智能裝備、藍英裝備、三豐智能、科大智能、新時達等國產機器人將保持快速發展。
來源:全球五金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