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銀證券今日發布研報認為,前期橫空出世的中國馬歇爾計劃體現了中國走出去的戰略,將產生深遠影響,馬歇爾概念將成為2015年a股主題投資之一,優勢行業有望率先走出去,瑞銀看好鐵路設備,能源設備,電信設備及汽車配件為代表的高端設備出口相關公司,以及事件驅動的基建建設公司。
馬歇爾計劃橫空出世
近期,apec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國的“走出去”戰略再次成為資本市場熱議,并被冠以中國版“馬歇爾計劃”被媒體廣泛報道。
這些中國版的“馬歇爾計劃”設想真正落地,基于現在兩項政策:一帶一路和亞投行及絲路基金的建立。
然而一帶一路的整體方案并未出臺,現在被市場廣泛引用的“一帶一路”,指的是去年9月和10月,習近平主席在分別訪問哈薩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亞時,提出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2014年10月,以中國為首,包括印度、新加坡在內的21個國家共同決定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的法定資本為1000億美元,中國持有最大股份。在apec峰會期間,習近平主席進一步提出設立絲路基金,中國出資400億美元,以開放形式,鼓勵投資者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瑞銀預計,“一帶一路”的實施重點初期將集中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比如道路、石油天然氣管線、電信、港口等基礎設施共建,提高貿易和投資便利化程度,為之后進一步的開放與聯通,在更多領域的合作做好準備工作。
中國向全亞洲輸出資本的戰略性平臺建立后,中國版“馬歇爾計劃”的另一半,應會是擴大中國與這些國家多方位的合作,建立更大范圍的自貿區。“一帶一路”為各國完善道路,能源管線,電網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提供支持,為其提供了多元化能源出口路線,擴大對外貿易,可以更有效地融入全球經濟。瑞銀預計,之后將通過建立更大范圍的自貿區和ftapp,實現互聯互通,促進金融、能源、教育、文化、旅游、交通、通信等領域合作。
四大行業率先走出去
“一帶一路”更可能成為中國的一個長期“走出去”戰略的一部分,但該行相信,中國資本輸出必然推動技術領先領域在全球加速擴張。該行看好中國的資金/技術出口,尤其因為技術進步的原因而促使部分產業不斷在全球市場擴張份額。
瑞銀認為,過去10年中,中國在研發上的投入被市場嚴重低估了,2003-2011年中國的“研發投入”以gagr每年21%的速度增長,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三的研發投入國。
中國的研發成本/gdp將在2020年突破2.5%,達到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現階段,已經有部分行業站在世界領先水平。
在高端設備方面,中國的研發能力已經達到世界前列。在這些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行業中,綜合“走出去”戰略的進展,瑞銀相對看好鐵路設備,能源設備,電信設備及汽車配件為代表的高端設備的相關公司,以及事件驅動的基建建設公司。
首先是鐵路設備。
中國鐵路設備制造商已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中國鐵路設備行業研發投入占比平均大概3.4%。瑞銀看好鐵路設備制造商,預計鐵路設備需求可能進一步增長,高鐵客流量增長強勁,對新車需求超預期;城際鐵路帶來新需求增長點;毛利率更高的海外訂單增長迅速;鐵路貨運組織改革可能帶來新的設備需求。其次是能源設備。
在油氣設備行業,中國公司在鉆機,采油機等油氣設備的研發能力已經達到國際水平,如宏華的數控鉆機70%以上出口北美市場。在煤炭機械行業,絕大部分煤機都是國內生產,并且國內企業在關鍵零部件自制和系統集成已經能夠能替代進口。中國的液壓支架技術實力最強,在支護高度和工作阻力等性能上已經是國際一流水平,在海外市場份額也在擴大。掘進機,綜合機械化采煤技術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第三是電信設備。
中國通信設備行業起步較早,企業對研發的重視,而且其投入也持續不斷。在2003-2011年間,中國大中型通信設備企業的研發經費以每年21%的速度增長,一些行業領頭公司,更是堅持每年把10%左右的營銷收入投入到研發中去,這個水平已經接近國際行業巨頭如思科,愛立信和阿爾卡特等水平。
最后是汽車配件。
2000-13年間,中國汽車行業經歷了13年的高速增長,其中汽車零部件企業涉足海外市場逐步成為業內的領頭羊。其一,公司(如均勝電子)通過海外兼并收購,獲得高端零部件生產技術,并在國內引入類似產品,快速切入收入增速較高的細分市場,同時通過海外被收購公司的采購體系,為本土知道的產品提供海外銷售渠道;其二,一些公司通過海外設廠,一直中國生產技術和成本控制又是,搶占海外競爭對手的份額。
來源:東方財富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