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連降”成為2014年中國自主品牌車市場最為刺眼的注腳。自去年9月開始,中國自主品牌企業銷量開始同比持續下降。今年7月,自主品牌轎車市場份額跌破20%,是2009年以來的最低點。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多次表示,自主品牌產品短期難與合資車型抗衡,嚴峻形勢難以更改。在合資企業全面進入自主品牌區間之后,自主品牌的突圍面臨多重阻礙。
率先進行品牌變革的奇瑞汽車讓自主品牌企業看到希望。今年10月,奇瑞汽車國內市場銷量達到3.19萬輛,同比增長37.4%。“最艱難的時期正在過去。”奇瑞汽車相關負責人表示,伴隨艾瑞澤系列第二款產品即將于11月底上市,奇瑞汽車的突圍之路曙光出現。
另外,新能源汽車對自主品牌而言,同樣是一場突圍戰。將企業重點全面轉向新能源領域的比亞迪2014年同樣收獲頗豐。雙模電動車“秦”廣受市場認可,單月銷量達到1700輛。通過新能源市場優勢拉升品牌,成為比亞迪的突圍方向。
中國汽車產業已經連續五年成為全球第一,而中國自主品牌發展與整體市場不協調的情況在2014年凸顯。“未來5年是中國品牌發展的關鍵時期,10年之內中國品牌再不崛起,希望就不大了。”中國汽車工業咨詢委員會副主任安慶衡向記者表示。
高端化戰略艱難前行
“十二連降”是指自主品牌轎車市場份額,自去年9月開始連續12個月下滑。在過去11個月,自主品牌企業的努力并未停止。
去年開始,奇瑞汽車成為首個進行戰略調整的自主品牌汽車企業。伴隨艾瑞澤系列發布,奇瑞汽車完成產品梳理,形成四大成品序列,并且發布全新標識,今年4月,吉利汽車經過市場調研,也發布了全新品牌標識,重新劃分產品體系。自主品牌高端化進程進入實戰期。
經過一年時間,奇瑞汽車開始收到轉型“紅利”。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奇瑞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黃華瓊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奇瑞汽車平均單車價格已從去年的5.5萬元提升到今年4月之后的8萬元以上,今年初奇瑞汽車消化庫存后,價格體系便步入正軌。
中汽協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向記者表示,“中國品牌乘用車是性價比最好的車型。”他認為,目前的自主品牌在研發方面進步巨大,研發流程已從模仿式的逆向研發轉為自主的正向研發,各項技術指標已經步入先進行列。
自主品牌市場份額走低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統計數據顯示,三線市場在自主品牌銷量分布中占比達47%,由此,三線城市的經濟增速放緩對自主品牌影響更大。
其次,在競品方面,合資企業的價格下探和消費者購車價格帶上移,擴大了合資品牌的受眾覆蓋。以今年上半年的重點車型新卡羅拉為例,入門版價格降幅2.1萬元,直接進入自主品牌a級車原有價格帶。而在成都車展前夕,東風日產新啟辰r30入門價3.99萬元,上市引發市場熱議。
今年9月,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止跌回暖。數據顯示,中國品牌乘用車9月共銷售65.36萬輛,環比增長19.89%,同比增長6.98%,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38.54%,占有率比上月提升1.41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提升0.19個百分點。
一位自主品牌企業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自主品牌還是要做好三件事情,一是品牌,二是產品,三是銷售服務,最終形成的是品牌信賴度。
新能源市場“突圍戰”
在傳統車市場難有競爭優勢可言的情況下,自主品牌企業將突圍重點轉向新能源汽車這一 “藍海”。比亞迪、眾泰、江淮、上汽等眾多自主品牌企業,利用先發優勢,在2014年這一“新能源汽車市場化元年”,取得快速成長,進行品牌提升。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增幅明顯。數據顯示,9月新能源汽車產量達到8947輛,同比增長833%1-9月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38163輛,比上年同期增長280%。其中,純電動汽車銷量完成22258輛,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銷量完成15905輛。
分季度看,新能源汽車一季度產銷量同比增長1.8倍和1.6倍,二季度產銷量同比增長2.7倍和2.9倍,三季度產銷量同比增長3.9倍和3.8倍。
包括 《政府機關及公共機構購買新能源汽車實施方案》在內的新一輪的新能源汽車政策利好,無疑將在自主品牌企業中得到進一步的放大。“這一輪的政策出發點與以往不同,最關鍵的一點是不由政府推動,而是市場發展 ‘倒逼’政策出臺。”比亞迪的相關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市場已經出現高速增長,政策出臺更多的是“立規矩”和“催化劑”。
“(政策)消息出來后,就有消費者給店內打電話詢問此事,已下訂單的部分客戶也決定推遲提車。”華北區的一家江淮汽車4s店負責人表示,政策出臺后,就不斷有消費者打電話咨詢此事。
在政策利好和市場需求面前,以上汽、比亞迪、北汽、江淮等為代表的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紛紛加快布局速度,如北汽e150ev、比亞迪e6、騰勢、江淮和悅iev以及榮威e50等。
根據國家“863計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專家組組長歐陽明高預測,今年全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將同比增長300%。
有分析認為,中國的純電動汽車領域幾乎被自主品牌車型 “霸占”。由此來看,在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這一片藍海中,從政策角度來說,依舊是給予了自主品牌最大限度的利好。“政策更加給力,對于企業發展是好事。”比亞迪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具體執行細則的明確將對于接下來新能源私人消費的布局起到關鍵作用。
無論是高端化戰略、還是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品牌突圍,自主品牌在中國汽車市場快速提升競爭能力已經刻不容緩。清華大學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院長趙福全告訴記者,要明確中國品牌的市場主體地位,這包括在本土市場銷量占比達到50%以上,在全球市場銷量占比10%以上。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