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研發海霧觀測儀器亮相北極科考
本報訊(記者黃辛)近日,在白令海公海區域上,中國第九次北極科學考察隊成功釋放了裝載著海霧觀測儀器的探空氣球。這是我國自主研發的海霧觀測儀器首次亮相北極科考。
據了解,本次北極科學考察首次將業務化調查與科研項目相結合,并在北極試用一些國產新型設備,包括無人冰站、滑翔機等。“此次試用新設備,將檢驗我國海洋觀測設備研制的能力和水平,同時為建設北極海域觀/監測網作出貢獻。”中國第9次北極考察科學考察隊首席科學家、第一海洋研究所副所長魏澤勛說。
中國第9次北極科學考察是自然資源部成立后組織的第一次極地考察活動。這次考察將以“雪龍”號船為平臺,推進國家北極業務化觀/監測網建設。科考隊領隊朱建鋼介紹,本次考察將在白令海、楚科奇海和北冰洋高緯海區,開展海洋水文與氣象、海冰、海洋地質等方面的業務化觀測,系統了解北冰洋重點海域的海洋環境和生態特征,獲取北冰洋中心區重點海域海底地形地貌特征,掌握多尺度海—冰—氣相互作用和氣候變化特征等。
據悉,本次考察將對以海洋環境放射性核素、海洋微塑料、海洋酸化為代表的新型環境污染問題展開深入調查。魏澤勛表示,“本航次加大了對當前熱點問題的關注,與以往北極考察航次相比,此次考察時間更緊、任務更重,因此不少考察任務是多學科交叉或聯合”。
長期以來,大量人為產生的二氧化碳通過大氣進入北冰洋,引發海洋酸化現象。這使得蛤蚌、海螺等鈣質外殼生物難以生存,對北冰洋生態系統造成嚴重影響。“近幾年,海洋酸化在北極較為嚴重,我們將在這方面開展國際合作研究。”科考隊首席助理雷瑞波說。此次考察隊邀請法國、美國科學家乘坐“雪龍”號船,以航次共享形式開展海洋酸化等課題的科考,并與我國科學家共享數據信息。
據悉,中國第九次北極科學考察隊7月20日乘“雪龍”號科學考察船,從上海的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起程,前往北極執行科學考察任務,預計今年9月下旬返回上海港,航程12300多海里。
來源:機經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