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剛想無人配送外賣,但曝出人工智能竟然“失業”了?
2018-07-31 23:06來源://
原標題:美團剛想無人配送外賣,但曝出人工智能竟然“失業”了?
在 7 月 25 日的美團無人配送開放平臺發布會上,美團的小型無人配送車“小袋”為美團副總裁王慧文送來了一杯外賣咖啡。這是美團無人配送車首次公開完成從商戶到用戶的配送全流程。一款采用 l4 級別(在特定條件下汽車無需駕駛員也能自動行駛)自動駕駛技術的概念車也隨之亮相。
在這場發布會上,美團宣布建立無人配送開放平臺,聯合政府、高校、企業三方,牽手北京智能車聯產業創新中心、華夏幸福、segway 等近 20 家合作伙伴,試圖構建一個完整的無人配送生態圈。人工智能被再度推向熱潮。
但是叫囂著要取代全世界的人工智能,終于在最近陷入了失業的煩惱。這是怎么回事?!
據報道,瑞典的一家在線銀行nordnet準備對自家的ai員工amelia炒魷魚。amelia去年夏天剛剛入職nordnet,其日常工作就是幫客戶開個銀行戶頭、處理一些銀行數據等任務,正常來說速度肯定是應該比工作人員要快,銀行的工作效率和效益也該有個明顯的提升。事與愿違,這一年來,amelia好像并沒有表現出一個三好學生該有的能力。
此外,還有英國的一家超市就解雇了一個上崗僅僅一周的導購機器人fabio。超市的初衷是它一能吸引顧客,二能幫助賣貨。然而幾天之后,他們發現這兩件事兒fabio一件都沒做好,甚至有些顧客看見它都繞著道走。
ai在提高工作效率這方面是共識,但上崗不久就被炒魷魚,多少令人有點意外。但細細想來,以如今ai發展的程度而言,其被解雇其實也算不上是意料之外的事情。以上面銀行引入人工智能為例子,其原因有:
第一,算法的問題。算法存在問題,其對數據的處理就會存在誤差。雖然銀行擁有完善的數據,但如果沒有合適的算法進行處理,或用了不合適的算法進行處理,其得出的結果仍然是不可接受的。比如在分析報告這方面,目前仍然是人類分析師為主,原因就在于ai對動態性很強的金融業務上可能存在分析的誤差。
第二,溝通的問題。既然是用的ai系統,那么其要解決客戶問題就一定會涉及到語言溝通。銀行是一個非常繁忙的金融機構,我們能看到的場景就是銀行每天都是在排隊。如果ai的連續性對話和專業性學習不徹底,其在于客戶溝通的過程中很可能會答非所問,造成遲鈍、誤解等問題,這一定會影響工作效率、消磨客戶耐心。
目前ai要完全獨立地承擔工作任務,也就是“替代”人類,可能還有些難度。有企業耐不住性子而趕鴨子上架,ai也很無奈。正因如此,人們更多地稱ai為“助手”。從“助手”向“替代”的轉變過程,可能就是ai降低自己被解雇概率的過程,也更是人類ai技術進步的一個過程。所以,美團的無人配送真正落地并非一朝一夕能實現喔。
ltech|l氪跡,讓我們一起來分享!
來源:搜狐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