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政策體系日趨成熟 破解三大困局將迎騰飛
2018-07-30 16:58來源:
原標題:人工智能政策體系日趨成熟 破解三大困局將迎騰飛
近年來,我國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為人工智能產業化發展提供堅定支撐。雖然政策紅利加速釋放、產業發展日益成熟,但是不可否認,一些存在的短板依然亟需彌補。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工智能日益崛起,產業化進程不斷加快,成為新一輪科技變革的核心驅動力,被視為推動“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關鍵。如今,人工智能與各行各業的融合愈發深入,催生了全新的產業生態,為社會生產力提升提供了重要動能。
人工智能的積極作用不僅體現在經濟、科技領域,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影響也越來越大。綜合人工智能應用趨勢,業內專家預計,到2028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將達到1520億美元,并進一步促進全產業鏈的突破性發展。
國內政策優勢加速變現
近年來,世界經濟發展格局不斷發生新的變化,各國紛紛進入了深度調整期,對于科技創新、工業轉型升級倍加重視。我國緊密結合國際形勢走向,以“中國制造2025”等戰略為基石,積極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大力建設“制造強國”、“創新強國”與“網絡強國”。
目前,我國在前沿技術領域成果頗豐,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領域產業化步伐穩健。特別是人工智能技術在制造業、金融、教育、交通、醫療、物流、安防等行業的應用愈發廣泛。
鑒于人工智能已然成為全球科技競爭的焦點,我國政府對于人工智能發展愈加重視,陸續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予以支持。
2015年7月,我國出臺了《關于積極推動“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首次提出要加快培育發展人工智能產業;2017年3月,人工智能首次被寫入全國政府工作報告;2017年7月,我國發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當年11月,我國又發布了《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
除了國家層面,地方政府對于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也更為“上心”,緊隨中央步伐,出臺了一系列地方性產業政策和措施。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北京、上海、浙江、天津、吉林、江西、貴州等近20個省份都發布了人工智能相關政策。例如,上海市出臺了《上海市人工智能創新專項支持實施細則》,江西省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發展的若干措施》等。
很顯然,當前我國人工智能政策體系正加快完善,并逐漸形成了國家與地方的良好聯動效應。伴隨政策利好漸趨釋放,不僅可以促進我國人工智能技術加速轉化應用,助力市場穩步增長,而且還有利于人工智能產業鏈快速實現整合與成長,形成強勁的產業競爭力。
三大困局亟待破解
由于在人口規模、互聯網經濟、市場環境等方面具備顯著優勢,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化發展形勢不斷向好,資本熱度日益提升,應用滲透愈發深入。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撐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更是步入了快車道,在個別領域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不過,我國人工智能產業也依然面臨著同質化、標準缺失、人才短缺三大困局亟待破解。
同質化趨勢是目前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首要障礙。在市場前景與資本力量影響下,國內人工智能企業迅速增加,智能家居、智能硬件、智能服務機器人等智能產品蜂擁入市。但是,熱潮之下人工智能產品的同質化趨勢卻愈發顯著,低端化、價格戰讓產業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
對于新興的人工智能產業來說,雖然法律制度在加緊完善,但是標準體系的構建仍然較為滯后。如果不能在標準規范上取得積極進展,不僅無法解決同質化難題,而且也將對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秩序和未來產生不利影響。
此外,專業人才短缺的問題同樣不容忽視。每一個新興產業的發展都不可避免面對人才困境,更別提人工智能這一類高科技產業。當前國內的人才市場完全無法滿足快速發展的人工智能產業需求,就算從國外引進也是治標不治本。
來源:搜狐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