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必馳高始興:人工智能沒有冬天
2018-07-30 20:04來源://
原標題:思必馳高始興:人工智能沒有冬天
思必馳ceo高始興
編輯 | 都保杰
談到創業之初的時光,高始興覺得自己很幸運。一開始就明確了創業的方向、搭建了一個較為合理的團隊。
“思必馳是一家技術公司,技術公司需要產業化,首先得有核心技術,特別是在人工智能這個大市場。我的伙伴俞凱是一個非常棒的科學家,負責技術;我當時在劍橋讀商學院,有一些商業化的經驗,主要負責運營。”
除了分工上的互補,高始興認為更難得的是在創業這件事上的價值觀,創始團隊是統一的。那便是——技術驅動,產業導向。時至今日,高始興都認為技術驅動是思必馳的核心氣質。
時鐘撥回2007年,彼時移動互聯網方興未艾,pc上已經有非常淺顯的語音技術應用,超前的技術在當時卻鮮有“用武之地”。人們對語音交互是否能真正成為下一代的入口,存在爭議。但從那時開始,高始興就篤信語音交互技術的未來,而且認定這個需求會越來越大。抱著這樣的信念,高始興與思必馳的研究團隊在語音識別、人機對話領域一耕耘便是十年,用自身的行動和業務發展來證明自己的判斷。
轉型:從蒙著打到瞄著打
十年匆匆而逝,思必馳從原先名不見經傳的草根公司,如今已成為人工智能領域的佼佼者之一。復盤創業歷程,高始興說思必馳完整經歷了從“蒙著打”到“瞄著打”的過程,經過了很長的一段路。
一開始思必馳的團隊主要是將語音技術應用于對外漢語業務,然而這并不是一個足夠廣闊的市場。
“在早期我們是拿著錘子找釘子,并沒有找準方向。”高始興介紹道。彼時的思必馳做了第一個較大的戰略轉型,將產品應用場景從對外漢語轉向了國內英語市場,在一個更大的市場里實現了業務的較大進展。
更大的變化發生在2011年,這一年智能手機的出貨量超過了傳統的功能機,蘋果也在當年發布了siri。高始興敏銳意識到語音技術的春天不遠了,并且判斷人機語音交互在移動互聯網上會有更大的市場。由此,思必馳開始著手第二個戰略轉型——從英語教育市場轉到智能終端,從移動互聯網轉向物聯網。思必馳逐步把人力、精力及資本都專注到了智能硬件領域,并將口語教育業務剝離,成立子公司——馳聲科技,后被網龍全資收購。
后來的事實證明,這兩個轉向的時間節點踩得很精準。
高始興總結道,“當時能夠踩對節點,一是由于我們對行業有敏銳度了,相對比較有洞見。2012年聯想之星投資我們的時候,我們預見到了語音交互在移動端和物聯網一定會有大市場。二是對所做的事情非常有決心,盡管當時還不能很好地確定到底要落地到什么產品,這個行業什么時候能夠爆發。”
風口涌動的行業,愈發成熟的技術,再加上默契的團隊配合,熬過漫長寒冬的思必馳開始迎來春天,成為資本追逐的對象。
2016年初,思必馳宣布完成由阿里巴巴領投的2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繼續加快市場拓展和海外布局。2016年9月,思必馳時隔半年又拿到新一輪巨額融資。2018年6月,思必馳宣布獲得d輪5億元人民幣融資,由元禾控股、中民投資本領投,深創投、富士康、聯發科跟投。新增的投資人中除了知名的財務投資機構,也加入了許多產業資本。拿下新一輪融資的高始興表示,接下來將主要圍繞技術創新、產品與人才三方面進行重點布局。
專注:從ai+到+ai
思必馳取得的耀眼成績,離不開其自身語音技術的多年沉淀和全國乃至全球范圍的技術領先。
它是世界人機對話挑戰賽的冠軍;在國際評測中,思必馳的錯誤率是7.09%,超越了10%的國際水平;另外,在高盛“全球人工智能生態報告”中,國內只有兩家公司入圍高盛名單“全球最具競爭力的人工智能公司”,其中之一就是思必馳。
隨著行業的爆發,人工智能被人們寄予了厚望,而行業的競爭也愈發激烈。在一個空前熱門的賽道里,思必馳既面對著百度、阿里和騰訊等巨頭的深入布局,也面臨著與科大訊飛等老牌公司的短兵相接。高始興認為思必馳的核心優勢,一是技術的創新,二是對業務的專注。
“思必馳是技術驅動的企業,我們團隊在自然語音交互技術上,已經沉淀了一二十年,在最近的幾年,在國際的多次測評、人機對話等比賽中思必馳都是全球冠軍。而且人工智能這個產業方興未艾,未來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遠的未來,一定也是技術驅動,在這方面思必馳還是很有優勢。”高始興介紹。
“第二個是要保持專注,因為有限的資源放在一個大的賽道上,你專注了以后,會跑得更快,會形成一個循環。比如說思必馳的自然語言交互技術,通過我們的平臺方案系統落地到智能終端上去。智能終端的用戶,無論在家里通過音箱或電視,在車里通過智能汽車,走在路上通過智能耳機,這些人機交互的數據上傳到云端,我們就可以去做訓練,再加速提升技術,促進技術能力的循環,同時也會形成生態的循環。這個專注是我們跟其他公司不太一樣的,能讓思必馳跑得更快。”
而在未來,高始興希望思必馳能夠做到賦能萬物。
“在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時代,希望能通過我們的產品服務幫助用戶連接智能終端,讓它成為用戶身邊的智能助理和智能秘書。第二個是幫助企業打理萬事,同樣把我們這個智能助理安到每個企業里面去,讓內部的員工或外部的用戶都可以隨時隨地查詢和了解企業的相關信息。賦能萬物,然后幫助用戶賦能,幫助企業連接萬物,打理萬事。”
要實現這一愿景,離不開強大的科研技術基礎,為此思必馳搭建起了物聯網行業中屈指可數的技術團隊。思必馳目前有員工余名,其中近一半是做底層語音技術的。同時思必馳還實行產學研一體化,與上海交通大學成立智能人機交互聯合實驗室,主要從事前沿和底層的技術研究,并推動相關技術成果的轉化;攜手蘇州市政府成立了上海交大-蘇州人工智能研究院,定位于人工智能產業綜合服務平臺,促進國內外學術溝通、技術進步及產業升級。
而在自身的業務之外,思必馳也成立了自己的產業基金,通過投資產業鏈上下游的創業公司,將思必馳的技術力、方案力、平臺力賦能更多行業。高始興相信在一些垂直行業,如教育、醫療等行業場景都存在著巨大的發展潛力。
這一系列的布局的背后,最根本的,還是源于思必馳對人工智能行業的長期看好。高始興認為目前人工智能行業一個最明顯的趨勢是從“ai+”到“+ai”。
“從前我們拿著錘子找釘子,拼命找客戶,讓客戶把人工智能技術用上去,客戶都是半推半就,而且場景有限。現在各行各業都主動去擁抱ai,不僅是智能硬件行業,幾乎所有的智能終端都想加上云服務,同時很多垂直行業如教育和醫療,加圖象和加語音,也都成為了一種趨勢。因為現在這個行業的競爭,價值的提升也到了下一個階段。
創業是一種生活方式
作為劍橋大學畢業的“天之驕子”,高始興其實有很多看起來更輕松的工作機會,他卻選擇了創業這一條看起來最難的路。在最困難的時候,思必馳的創始團隊曾經三次抵押了房子。
在他看來,選擇創業就是選擇了一種生活方式,創業者也應該具備一顆常人不具備的“大心臟”。
“一旦選擇了創業,你不能矯情,不能怨氣尤人,不能抱怨,這是你應該承受的,否則你就別創業。創業者都應該具備“大心臟”,應該是一切責任的承擔者,抱怨市場,抱怨競爭對手,抱怨合作伙伴,抱怨下屬都沒有用。這個大心臟包括你必須有創業的決心,包括你在創業路上必須有一個非常強的學習能力,還有一個很高的格局,很大的胸懷,無論是容人還是容事,這都是應該具備的。
回首創業路,高始興坦言也有過很多的困惑,而他比較幸運,2011年入選聯想之星創業ceo特訓班第四期,2012年獲得聯想之星投資,彼此相互陪伴。特訓班上學習的一些企業文化建設要點如“有話直說”和管理知識都在后來成為了思必馳企業文化的一部分,他也與當年一起學習,一起“抱團取暖”的創業者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誼。
“聯想之星是一個非常大的平臺,不單是一個授課的地方,更是一個生態圈。大家都是創業者,在這個圈子里彼此建立了友情。創業聯盟也是特訓班的延伸,大家彼此之間也保持著業務合作。”
經歷了創業的早期、探索期、轉型期,在創業和不斷作出決策的過程中,高始興也收獲了寶貴的成長。“我覺得創業以來自己最大的改變有三個。第一個是越來越意識到團隊的力量,特別是在這樣一個時代,團隊對于一個技術驅動的企業至關重要;第二個是對大方向的敏銳度相對更好;第三,是增強了對企業管理的節奏感和平衡感。”
雖然身處人工智能這樣一個熱門創業賽道,高始興卻并不擔心“資本寒冬”一說。他認為,每一個大的時代來臨的時候,都是通過一個暴風過去以后,再激起幾個大浪,就像互聯網,也是經過了冬天和春天,才探索出最后的商業模式。盡管最近創投整體環境趨冷,但這肯定不是ai的冬天,而是春天。而一個ai公司,要想保持住資深的優勢,最根本的路徑依然是,保持技術驅動力。
下一個十年,人工智能將怎樣“賦能萬物”?人工智能全面開花的是時代又是怎樣的場景?我們還無從所知。
來源:搜狐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