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約2000字,閱讀時間預計6分鐘。
strategy analytics 于29日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預測,在2018年,全球47.7%的智能手機將會內置人工智能(ai)語音助手,這一數字在2017年還是36.6%。但據報告數據預測,到2023年之前,90%的智能手機都將會配置ai語音助手。
此外,還有一組特別有意思的數據作為對比。
據外媒報道,counterpoint稱,在2017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僅增長了2%;而全球功能手機市場似乎開始復蘇,增長了5%,增長到了4.5億部。
在jiophone手機的帶動下,印度功能手機市場出現了較大增長。此外,亞洲、非洲和歐洲的功能手機市場也出現了增長。
停滯不前的智能手機市場
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2018年6月國內手機市場運行分析報告》,今年一季度我國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為8187萬部,同比下降27%。而整個上半年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1.96億部,同比減少17.8%,其中國產品牌出貨量1.76億部,同比減少18.6%。
idg之前還曾預計稱,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在2018年將為“個位數增長”,到2022年出貨量規模將達到16.8億臺。
同樣,賽諾的相關數據顯示,國內智能手機行業市場正日趨飽和,上半年整體市場容量持續縮減,各家的銷售額有增有減。
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則表示,業界普遍認為,國內智能手機市場將進入3-4年的下行周期。
但正如文章開篇所描述的,據idc的統計數據顯示,非洲智能手機市場的增長速度從兩位數字下滑到了一位數字,而功能手機卻占到了全部手機市場56%的份額。在東歐和中歐,功能手機市場增長了7%。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參考標本則是印度手機市場。
在印度,功能手機搶走了ios手機第二名的位置,僅排在安卓手機之后。功能手機打敗了蘋果,占有15%的市場份額,ios仍然只占有9.6%的市場份額。
凱度的調查報告顯示,只有15%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會換用智能手機,并且75%的接受問卷調查的功能手機用戶屬于高收入階層。這說明消費者對于新的功能手機是感到很滿意的,因為功能手機現在有了智能手機的一切功能,而且價格還很實惠。
一方面智能手機市場增速放緩,一方面功能機又在虎視眈眈,智能手機生產廠商只能在不斷求變中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了。這一背景下,技術逐步突破的ai也成為各家手機廠商新的突破方向。
ai化身智能手機“救命稻草”
《世界智能移動終端產業發展報告(2018)》就曾指出,智能手機經歷近年發展瓶頸后,將在人工智能技術的帶領下開啟新一輪創新,“在智能手機上運行ai解決方案,將成為未來兩年手機廠商發展路線圖的重要組成部分”。
《報告》進一步稱,5g技術普及后,人工智能將成為各家智能型手機廠商的產品差異化關鍵。并且,全面屏、玻璃機殼采用、雙鏡頭和3d感測的導入與手機ai化等發展,將在2018年持續深化,逐漸成為市場主流。
strategy analytics總監ken hyers也表示,“配備ai的智能手機可以更有效地執行關鍵任務。設備上的人工智能可以執行任務,例如拍攝更清晰的圖像和更好的視頻,改善溝通和更好地感知周圍環境,使未來的智能手機成為用戶更有用的工具。“
2011年,當apple推出用于iphone 4s的siri虛擬個人助理時,ai成為了智能手機領域的一部分。之后,隨著谷歌語音助手、三星的s-voice,以及blackberry assistant,duer和cortana的推出,ai在智能手機中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大。
在strategy analytics報告中,2017年,谷歌assistant語音助手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占46.7%。其次是蘋果siri語音助手,占有40.1%的市場份額。今年谷歌assistant的市場份額有望增長到51.3%,到2023年,該數字則有可能增長到60.6%。
相關的行業分析師報告甚至表示,人工智能有望對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產生強大影響,預計到2020年這一市場的收入將達到3550億美元。
strategy analytics也預測,具有人工智能(ai)引擎的ap將在未來五年內實現強勁增長。報告稱,預計全球智能手機應用處理器(ap)市場的收入年均復合增長率為3.1%,到2023年達到248億美元。
人工智能(ai)和機器學習(ml)應用,5g nr可用性,7 nm和5 nm晶體管技術,六核和八核芯片以及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應用的出現將推動智能手機ap市場在未來五年內的增長。
手機生產商們同樣發現了這個秘密:人工智能相關技術在手機上落地以后,可以在為用戶帶來更加好用的功能的基礎上,促進自家手機的差異化發展,進而成功提高市場份額。
以華為為例,7月底,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公開表示,華為人工智能芯片將會在今年秋季推出。余承東表示,在即將到來的人工智能時代,端+云+芯片的協同智能化體驗十分重要。
此外,隨著智能手機市場競爭日益激烈,iphone近期銷量持平,就有相關外媒報道稱,蘋果正在尋求通過設計內部稱為apple神經芯片的ai芯片將ai整合到其設備中,并可能會應用在包括面部識別、語音識別等相關的app中。
事實上,從2017年開始,主流手機廠商的旗艦機型都或多或少的搭載了一些ai功能:最新的手機iphone x手機中增加了人臉解鎖功能;三星galaxy s8增加了ai平臺“bixby”,擁有“視覺”“語音”“主頁”“提醒”四大功能;htc 2017年的旗艦機u11中也增加了人工智能功能,等等。
所有的主流手機廠商都不約而同地踏入了ai的時代,畢竟,在當前智能手機外觀、硬件嚴重同質化的情況下,人工智能或許會成為智能手機的“救命稻草”。
但人工智能能否真正成為智能手機市場的“標簽”,消費者是否會真正的為智能手機的ai功能買單,還有待于時間的進一步驗證。畢竟,如今2018年已過一半,眾多ai功能更多的還只能是錦上添花。
-end-
文章推薦:
李飛飛兌現承諾 ?“佳飛”組合為google ai再添新里程碑
siri是怎么淪落到蘋果內部人工智能“孤兒”的?
2018資本寒冬下的投融資趨勢:錢都去哪兒了?
“刷臉時代”到來,你的臉確定還是你的臉嗎?
繼蘋果homepod之后,三星欲推300美元智能音箱,是否也會涼涼?
本文章圖片來源于網絡
加入聲學在線:hr@soundonline.org
來源:鳳凰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