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8月13日湖北省物價局對湖北四家寶馬經銷商開出汽車業首張反壟斷罰單后,不足一個月時間,國家發改委終于落錘。這一次,奧迪與克萊斯勒被推至“反壟斷大潮”臺前。
9月11日下午,湖北省物價局對一汽-大眾銷售有限責任公司處以罰款2.4858億元;對湖北地區8家奧迪經銷商罰款共計2996萬元。幾乎同時,上海市物價局宣布對克萊斯勒(中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克萊斯勒”)及其部分上海地區經銷商的價格壟斷行為分別罰款3168.20萬元和214.21萬元。
“對汽車業全面反壟斷,是為了推動經營者主動遵守《反壟斷法》,促進我國汽車經銷和售后市場有效競爭,下大力氣,從嚴規范,徹底整頓我國汽車市場經營秩序。”9月11日,一位發改委反壟斷局權威人士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我們有決心經過一到兩年努力,恢復汽車市場競爭秩序。”
終極罰單
9月11日,發改委公布上海市物價局對克萊斯勒的處罰結果。“克萊斯勒銷售公司及其部分上海地區經銷商上海越也、上海名創、上海信佳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的價格壟斷行為分別處罰款3168.20萬元,對3家經銷商處罰款共計214.21萬元。”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宣布。
盡管單從數字上看,此次處罰金額不及此前12家日系汽車零部件企業,但在處罰力度上,發改委對奧迪與克萊斯勒的處罰并未手軟。
上海市物價局依據《反壟斷法》第四十六條對克萊斯勒處以上一年度相關銷售額3%的罰款,共計人民幣3168.20萬元;對達成并實施壟斷協議的3家經銷商依法處罰,其中對起到組織作用的上海越也處以上一年度相關銷售額6%的罰款,對上海名創、上海信佳處以上一年度相關銷售額4%的罰款,共計人民幣214.21萬元。
同時,湖北省物價局對一汽-大眾銷售公司及經銷商的處罰比例也很高——對一汽大眾銷售公司處以上一年度相關市場銷售額6%的罰款,計2.4858億元,8家奧迪經銷商處罰共計2996萬元。發改委內部人士對本報記者透露,在發改委公布的處罰金額明細中,8家奧迪經銷商因違法行為及處理情況不同,處罰力度和金額亦有不同。
“在整體處罰比例上,發改委對克萊斯勒和奧迪兩家整車企業都實行了3%和6%的大比例處罰,這在以往的反壟斷調查處罰史上算相對較高的處罰比例,而這樣的處罰比例,也是在奧迪與克萊斯勒相繼實施降價整改措施的前提之下制定的。”一位不愿具名的反壟斷司法領域資深人士對本報記者分析。
7月26日,一汽-大眾奧迪宣布將于8月1日起下調國產車型的原裝備件價格,“零整比”也隨之降低。以奧迪a6l為例,該車型的“零整比”將從411%降至291%;緊隨其后,8月5日,克萊斯勒宣布對145種高價值高保修率零配件的價格將下調20%,并將旗下兩款車型整車售價分別下調6.5萬元和4.5萬元。
“對于因壟斷行為而導致市場價格高于競爭價格,經營者主動降價是逐步恢復市場競爭價格的手段。依據《反壟斷法》和《行政處罰法》的規定,涉嫌壟斷行為的經營者主動降價,屬于主動消除或減輕價格壟斷行為的危害后果,是反壟斷執法機構應當考慮的(減輕處罰)法定情形。”9月11日,有權威人士對本報記者分析。
事實明晰
“奧迪和克萊斯勒案件,都是當地消費者舉報后由上海發改委和湖北物價局依法查處的,”9月11日,相關部門知情人士對本報記者透露,“奧迪案的起因是今年2月,在一起出租車與奧迪a6左側保險杠剮蹭事故中,太平保險公司定損1580元,4s店的維修費高達5050元,超過部分保險公司不予賠付。接到舉報后,湖北物價局依法展開調查,提取的證據表明奧迪長沙組織湖北地區經銷商統一提高維修價格,致使數百名奧迪車輛無法正常維修,嚴重損害了消費者利益。”上述人士透露。
“整車企業與經銷商之間的壟斷行為,基本上都屬于縱向壟斷,這一點與此前12家日系汽車零部件的橫向壟斷不同。”大成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律師魏士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縱向壟斷無法繞開的三個關鍵詞,限定轉售價格、區域銷售限制和獨家代理限制。其中限定轉售價格是最常見的。”
發改委在反壟斷調查過程中發現,奧迪8家經銷商自2012年以來達成并實施整車銷售及服務維修價格的壟斷協議。一汽-大眾銷售公司以召集經銷商簽訂《武漢地區奧迪限價表》、《華中小區價格方案保證書》等形式組織經銷商達成并實施整車銷售及服務維修價格壟斷協議,并通過成立競爭秩序規范小組等形式督促經銷商落實一汽-大眾銷售有限責任公司的價格管理措施。
不僅如此,進入2013年,上述經銷商還通過簽訂《武漢經銷商同盟價格表》、會議紀要等形式,達成并實施了整車銷售的橫向價格壟斷協議。
與奧迪的壟斷行為幾近相同,克萊斯勒的違法行為也集中在限定轉售價格、售后價格兩方面。發改委相關人士透露,2012年至2014年,克萊斯勒與經銷商簽訂了含有維持轉售價格條款的經銷協議,并且對于實際成交價格低于或略高于批售價格的經銷商,采取資源分配凍結(即對于某些熱銷車型暫時推遲向經銷商供貨)或暫緩配置試駕車等措施進行懲罰。不僅如此,克萊斯勒上海地區部分經銷商還曾簽訂相關協議,對同城經銷商的保養工時、配件價格、做漆價格以及執行時間作出統一約定,并在會后執行了協議達成的價格。
“銷售和服務維修價格的壟斷協議,其目的在于控制經銷商對第三人轉售的整車銷售和售后維修價格,剝奪、干預了下游經營者的定價權,抬高了整車和備件的銷售價格,排除、限制了備件和整車市場的正常競爭秩序,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9月11日,發改委相關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
仍未終結
盡管展現國家對汽車業反壟斷調查決心的“終極罰單”已經開出,但發改委對汽車業的反壟斷調查遠未終結。
“我們將繼續系統深入地調查我國汽車市場的壟斷問題,有步驟、分階段拓展調查的深度和廣度,對于查實的價格壟斷行為將依法處罰,對屢查屢犯、頂風違法將嚴懲不貸。”本報記者從發改委了解到,在查處奧迪與克萊斯勒后,執法部門仍堅定繼續開展對汽車業反壟斷調查的決心。
本報記者獲悉,今年6月初,江蘇省價格主管部門在例行的一次明碼標價檢查中,發現奔馳汽車通過電話和口頭方式,對經銷商實施價格控制。而后,根據相關線索,8月5日反壟斷調查小組突擊查訪奔馳上海辦事處,調取辦事處多臺電腦的相關數據材料,并對多名奔馳高管進行約談。
“目前奔馳案已經立案,但仍未結案,還在進一步調查之中。”一位不愿具名的消息人士對本報記者透露,“事實上,突擊查訪上海辦公室之后,戴姆勒大中華區就已開展內部自查,并且在與發改委交涉過程中,主動承認存在涉嫌價格壟斷行為,爭取從輕處理。”不過,截至目前,這一說法并未得到奔馳官方確認。
除此之外,據本報記者了解,目前發改委已對多家日系汽車企業開展反壟斷調查,并對一家位于廣州的日系合資企業立案調查。“主要是涉嫌存在固定轉售價格,指定區域經銷商組織成立協力會等同盟平臺,實施橫向價格壟斷協議等壟斷行為。”9月11日,有相關日系車企內部人士對本報記者透露。
不僅如此,在處罰汽車零部件的橫向壟斷,和汽車企業及經銷商的縱向壟斷之后,反壟斷舉措亦涉及到汽車保險領域。9月2日,發改委發布公告稱,浙江省保險行業協會以組織23家省級財產保險公司就車險保費開會協商的形式,違反《反壟斷法》,因而對浙江省保險行業協會處以50萬元罰款,對涉案財產保險公司處以共計11019.88萬元罰款。
“汽車產業鏈長,牽涉利益面廣,各類壟斷行為在品牌間呈現相似性、普遍性和系統性,反壟斷執法沒有保護本土品牌的背景,既不是針對外企,也不簡單以降價為初衷,而是以預防和制止壟斷行為,規范競爭秩序,維護消費者利益為目的。”談到對汽車業的反壟斷舉措,發改委反壟斷局權威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汽車反壟斷執法將進一步常態化、制度化,而不是一陣風,搞運動。”
“力爭在一到兩年內,恢復汽車市場競爭秩序。”這是發改委的目標,也是整個業界的期許。
來源:華夏時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