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內的社會資本正在涌動?!伴L期以來,我國基礎設施領域一直處于國企壟斷狀態,隨著各項改革的深入,壟斷性行業與市場經濟的矛盾日漸突出為此,基礎設施項目將逐漸向社會資本傾斜?!比珖ど搪摮鞘谢A設施商會會長李占通近日表示,今后5年中國城鎮化投融資資金需求量將達42萬億元,其中大部分資金將來源于社會資本。
換句話說,往年我國基礎設施投資主要依靠政府財政,但隨著各級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下滑,地方平臺債務增加,社會資本參與大型項目的案例逐漸增多,目前山西、長沙、黑龍江等多地正著手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建設營運,民間投資的各項“禁區”、“障區”將被不斷地打破。
“要想富,先修路?!被A設施是支撐一國經濟發展的基礎,也反映了經濟發展的水平和潛力,針對該領域的投資一旦相對不足,必然造成基礎設施缺乏,構成制約國民經濟發展的瓶頸。
然而由于機場、橋梁、隧道等大型基礎設施為主的項目均有投資大、周期長、風險高等特性,其投資方式也一直是以政府直接投資為主,財政負擔很重為此,雖然基礎設施投資的額度每年都有增長,但占總投資的比重依然很小,單一的融資模式嚴重影響了我國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
2012年年底,國研中心副主任劉世錦表示,基礎設施投資在總投資中的比重在不斷下降,2006年是30%多,2012年已下降到22%左右。國研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2013年再次稱,這一比重還在持續下降。
“過去,我國基礎設施都帶有國有壟斷性質,嚴重制約了這一領域的發展。不過,從去年開始,針對這方面的政策密集發布,總的改革方向就是發揮市場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打破行業壟斷,凡是能開放的領域都向市場開放?!?2月10日,國家行政學院決策咨詢部副主任丁元竹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是基礎設施投資向社會資本傾斜方面政策的全面制定和地方部門逐步實踐探索的一年,制定政策的力度比較大,待到明后年實踐全面展開后,問題會逐漸出來,政策也會隨之調整。
據了解,2013年9月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意見》,明確要求優先加強供水、供氣、供熱、電力、通信、防災避險等與民生密切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隨后,2014年3月,國務院印發了《國家新型城鎮化(2014-2019年)》,在表明了推進新型城鎮化決心的同時,再次強調了推進交通、水利、能源、市政等基礎設施建設。
新型城鎮化建設帶來了一輪基礎設施建設的巨大市場需求。隨后,各地紛紛加大吸引社會資本的力度。數據顯示,從8月以來,四川、安徽、湖南等省市共推出31789.57億的投資項目,其中最多的就是基礎設施項目,以四川第二批220個項目為例,交通基礎設施項目61個,總投資4024億,城市市政基礎設施項目25個,總投資484億,合計占整批次項目投資總額的67%。
來源:華夏時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