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楊磊 實習生 王彥溯
7月22日,受臺風“安比”影響,鹽城出現強降水天氣,并伴有大風。為防止暴雨大風影響居民正常出行,市路燈管理處維修科南北所30人、8輛突擊搶修車,提前對轄區范圍進行安全檢查,并對出現故障的路燈組織人員搶修。
風雨肆虐,黃海路、長壩路、毓龍路成片熄燈,小海路高架及建軍路燈籠、燈罩因風墜落,海純東路因樹木倒地刮斷架空線……維修科第一時間組織人員到各路段進行勘查搶修,一直忙碌到夜里11點,所有維修人員配合默契,任勞任怨,迅速及時完成搶修任務,恢復了路燈的正常照明。
今年以來,鹽城市路燈管理處按照市政府2018年“三治三化”城市亮化專項行動方案以及“為民辦實事”的任務要求,堅持“真心實意為民辦好事、辦實事”的工作思路,深入推進“三治三化”,全面提升城市照明亮度,進行綠色節能改造工作。
對市區范圍內主次干道(2017年已部分實施)、支路巷道路燈及主要節點亮化、小區路燈進行提升改造,將原高壓鈉燈光源更換為led光源和陶瓷金鹵燈光源。目前,市區29條主次干道路燈、交叉口中桿燈改造,以及世紀大道與迎賓路路口、創世紀廣場等部分節點亮化改造已全部完成;122條支路巷道、88個小區路燈改造進入驗收掃尾階段;19條主次干道人行道路燈改造已基本完成,已更換路燈約2.8萬盞。今年還將對油坊溝、世紀大道沿線等橋梁及河道亮化進行提升改造。
7月18日下午5點左右,記者來到市區鹽紡新村小區,見到工人站在腳手架上,正在更換小區內的路燈。江蘇金光芒燈飾有限公司項目經理丁敏說,該小區一共有37盞路燈,施工時要將小區里所有路燈燈源更換成led燈,和傳統鈉燈光源相比,led燈具有節能環保、成本低、壽命長、防炫目、亮度高等特性。7個施工人員當天就完成了更換任務。
鹽紡新村是個老舊小區,建造年代久遠,各項基礎設施都已老化失修,路燈經常發生故障,照明效果不佳。“小區居民夜晚常常是摸黑走路,小區住戶里有不少老年人,對他們來說,夜間出行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市路燈管理處維修科科長徐愛東說,“我們了解情況后,明確了路燈提升改造方案,對小區內的路燈進行‘換裝’工程,保證小區居民夜間出行安全。”
亮堂堂的燈火不僅讓居民出行更加便利,也增強了居民的安全感。方文元是鹽紡新村小區的住戶,他住在這兒已經30多年了。“小區里的路燈經常不亮,一到晚上就一片漆黑,有些人晚上騎電瓶車或者開車回來都要特別小心,不然很容易發生碰擦。我們年紀大的老年人晚上基本就待在家里。”方文元說,“現在小區里的路燈都更換為led光源,到了晚上,我們再不是只能待在家里了,可以出門散散步。”
市路燈管理處結合創文期間大市區實施破損路面、照明設施、破損廣告“三修復”行動,深入社區排查路燈配置情況,廣泛聽取群眾的意見和建議,認真制定后街巷道、小區路燈更新改造計劃,并落實到位。通榆北村小區正在進行老舊小區整治,路面、車庫改造過程中有時會發生路燈電纜管線損壞,導致小區內路燈大面積不亮,給居民的出行帶來嚴重不便,群眾反映強烈。市路燈管理處維修科人員反復十多次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對小區內的路燈進行修復,毫無怨言,并積極主動與施工方進行溝通,確保路燈正常照明。
記者感言:
當一盞盞高效節能的路燈被“點亮”,市民回家的路也越來越亮。市路燈管理處加大為民辦實事推進力度,清除照明死角,全面提升城市路燈亮化水平,進一步改善城市照明質量,明亮的路燈滿足了市民夜間出行需要。同時,路燈管理部門加強了日常巡查維護,保證故障路燈及時發現、及時維修,為市民照亮安全溫暖的回家路。
標簽:路燈;路燈管理處;出行
責編:蔡俊寶 崔欣
來源:中國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