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3日—14日,以"產業發展新生態"為主題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首屆高端論壇在北京召開。
在本屆論壇上,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發表主題為“新常態與國家創新體系”的演講。他直言,科技部萬鋼部長說了新能源車產業的成績和推廣模式,但沒有提到競爭,其實競爭是它的靈魂。我們現在這個市場缺乏競爭
他在演講中指出,中國經濟發展出現兩個新常態:一、高速增長降溫,轉向中高速增長。二、中國經濟發展,從規模速度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益型的集約增長。未來應該促進創新,優化結構,提高經濟發展效率。近年來政府在一些產業上花的錢不少,但效率卻不高。從過去計劃經濟的時候沿襲下來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政府從資源配置一直到科研的攻關的目標以及商品化、產業化都起主導作用。
以新能源車發展為例,一直存在發展路線之爭。從新能源汽車發展來看,純電動、插電式混動、增程式和燃料電池車以及其他替代能源汽車等,都屬于新能源汽車的不同技術路線。誰才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理想選擇,一直沒有定論。
他認為政府不應直接介入企業技術路線的選擇。采用哪種路線并非政府所長,應當由企業自主決定,政府職能順勢而為。政府并沒有這個能力,沒有這個能力確定哪一個產業,哪一種技術路線能夠取得成功。政府不要搞“拉郎配式”的產學研結合,不要包銷產品,避免競爭后補貼。資金支持要采取市場方式運作。
此外,政府建立良好的教育系統和基礎性的科研系統,基礎性研究的系統;還要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創新環境和經營環境,牽頭組織產業聯盟開發新技術,用“補需方”的方式提供補助,以補償正外部性和達到最低經濟規模。因勢利導,提供非指令性的產業規則。
來源:網易汽車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