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西安交通大學牽頭的“高端制造裝備協同創新中心”進入國家“2011協同創新中心”名單,實現陜西零的突破。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該中心將肩負著引領行業發展、支撐我國高端機床產業核心技術和創新技術的研發與轉移高地,形成匯聚高端機床人才和培養領軍人才的基地,促使陜西以及我國的高端制造裝備躋身國際先進水平。
其實,高端裝備協同創新中心效用已經開始發力。與該中心合作的秦川機床就是例證之一。
秦川機床副總裁田沙透露,目前西安交大至少有三個團隊在重點解決秦川數控機床機電耦合、機床振動等一系列技術難題,使機床加工精度、穩定性、加工效率均有大幅提高。
破解“增高密碼”
眾所周知,高端機床是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的“利器”,但我國機床裝備行業長期以仿制和跟蹤為主,低端過剩、高端缺位,受制于人。在世界制造裝備領域擁有領頭羊地位的德國,不久前也提出了工業4.0的概念,旨在支持工業領域新一代革命性技術的研發與創新。
所以,探索我國發展高端制造業的增高密碼,有強烈的緊迫感。
西安交大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就開始從事機床研究。“盡管當時研究水平還很高,比如包括密西根大學教授來校交流研究。但客觀來看,以前學校技術研究和企業結合得不是很好。”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交大機械工程學院院長盧秉恒說。
2009年,由西安交通大學牽頭的“高端制造裝備協同創新中心”,依據“國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進、貢獻突出”的精神應運而生。“成立協同中心就是要在核心技術上突破,為我國向制造業強國‘第一方陣’邁進做貢獻。”盧秉恒說。
盧秉恒表示,國家要想發展好高端技術,必須建立產學研長效合作的機制,教育部啟動了協同創新的計劃,“這個計劃能夠符合國家的需要,也符合高校學科發展的進一步要求。”
從2009年開始籌建至今,高端裝備協同創新中心聚焦高速、精密、3d打印、兩機工程等高端制造裝備,完成和凝練了一批重大任務。研發了2.5m齒輪高速高效加工裝備,打破了禁運和壟斷,獲得國際博覽會金獎;研制了神光計劃非球面鏡加工裝備、神舟飛船與嫦娥對接機構加工精密機床;3d打印裝備用戶已達400多家。
秦川的幸福
高端裝備協同創新中心成立幾年來,成效令人欣喜。不少企業也實實在在地得到了益處。
作為一個國內的精密機床、復雜刀具制造商,秦川機床在多年經營中一直深受技術發展瓶頸困擾。
“一是創新能力還是不強,跟國外同行比,很少有自主創新的產品。”秦川機床副總裁田沙坦承,另外自身存在一些技術難點,“特別是在交叉學科,機、電、測量這些方面基礎的一些科研技術手段研究都是非常缺乏。”
秦川和西安交大合作,從表面上看他們聯合申報的項目比較多,“但實際上核心是秦川內部發展需求和西安交大走到了一起。只要有項目,我們都會和西安交大緊密合作。通過協同創新中心,秦川一些技術引導越來越離不開西安交大平臺。”
目前西安交大至少有三個團隊在重點解決秦川數控機床機電耦合、機床振動等一系列技術難題,使機床的加工精度、穩定性、加工效率大幅提高。
雙方深度合作,效果立桿見影。田沙給記者舉了一個例子:螺旋傘齒輪生產線的建立,原創技術是西安交大的。“這個技術應該是全世界首創加工方法。這個機床現在已經在我國能源、核能、軍工、石油方面得到廣泛的應用,解決了我國裝備方面的瓶頸問題。”
“創而不協,是散兵游勇;協而不創,是烏合之眾;有協有創,是戰斗堡壘。”協同中心副主任陳雪峰說,西安交大機械學科和秦川合作幾十年,從早期雙方合作點與線結合,到協同創新中心的建立使雙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下一步秦川準備投資5000萬和西安交大共建實驗室,我們為什么能這么做?我相信和西安交大的合作能夠真正使我們秦川能夠逐步走向國際前列,對這一點我是有信心的。”田沙說。
13x模式
“協同中心的合作模式是13x水乳交融的協同創新組織模式。”盧秉恒說。
該中心是由西安交大牽頭,聯合上述3所高校與除秦川機床外洛陽軸研科技、沈陽機床、大連機床、昆明機床、北京工研精機、華中數控7家國內骨干企業。它依據“國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進、貢獻突出”的精神,建立多學科融合、多團隊協同、多技術集成、產學研用長效合作的技術研發與應用平臺,形成支撐我國高端機床產業核心技術和創新技術的研發與轉移高地、匯聚高端機床人才和培養領軍人才的基地、國際交流合作的窗口。
“整體規劃、資源聚集、成果共享,突破制約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的內部機制障礙,打破高等學校與其它創新主體間的體制壁壘,充分釋放人才、資本、信息、技術等方面的活力。”盧秉恒說。
他說,這個模式主要是把中心技術輻射出去,不是為一家兩家服務,而是為整個行業服務,“企業參加合作不是為了分錢,是的確想得到技術,這樣才能真正形成一個企業創新的動力,這就是13x的模式,主要是共享技術。”
“誰能制造出新的需求,誰就能創造未來。”陳雪峰說,通過協同創新,高端制造裝備協同創新中心旨在成為支撐我國高端制造裝備產業核心技術和創新技術的研發與轉移高地,使我國高端機床加工效率提高2—3倍,制造精度從微米級到納米級,3d打印工藝與裝備進入世界前列。“通過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支撐和引領行業發展,使我國的‘高端機床’處于國際先進水平,促使我國向制造業強國‘第一方陣’邁進。”
來源:慧聰工程機械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