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了解各企業的發展情況,真切地感受中國電力事業的發展現狀,作為武漢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大一的學生,我們利用這個暑假的時間,走出學校,來到國家電網湖北省恩施供電公司走訪,旨在通過參觀變電站、高壓電網基地,問卷調查在職人員的方式,能夠初識國家電網運營概況,讓我們這些剛剛接觸這個專業一年的學生能夠樹立更加切合實際的目標,傳承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精神。
實踐團隊在恩施供電公司合影 魏濟洲 攝
國網湖北省電力有限公司恩施供電公司位于有“世界硒都”之稱的湖北恩施,誕生于1999年農電體制改革大潮,由恩施州人民政府委托湖北省電力公司代管,現有在崗職工6795人??偣鞠聦?個全資子公司,代管7個縣市電力公司,參股7個獨立發電企業,內設13個職能部室、9個綜合服務管理及掛靠機構、6個生產單位;承擔著全州2.4萬平方千米、397萬人民生產生活的供電任務,現有供電用戶110多萬戶;2010年,售電量47.24億千瓦時,全社會用電量23.78億千瓦時。目前,已建成35千伏及以上變電站128座,變電總容量4637兆伏安,其中千伏變電站1座、220千伏變電站9座、110千伏變電站20座、35千伏變電站98座;擁有35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5162千米;形成以千伏聯為支撐、220千伏為樞紐、110千伏為骨架、35千伏為基礎的電網體系。
龍鳳壩變電站屬于傳統模式變電站。在進入場地之前工作人員強調了“兩穿一戴”的著裝要求。在參觀過程中,工作人員向我們介紹了主變壓器、斷路器、避雷器等設備,以主變壓器為例,此變電站的變壓器為三繞組變壓器,當發電站發的電通過線路傳送到變電站后,通過主變壓器進行升壓處理,再將電能輸送出去。此外,工作人員還向我們介紹了他們的日常巡視工作,并就常見問題簡要說明了應對措施,其中尤為重要的是檢查套管是否破損,同時也展示了他們工作的小助手--紅外線儀。我們不僅了解了其原理及使用方法,還親身體驗了它的操作過程。最后我們來到主控中心,通過電腦顯示屏可以清楚地看到外面變電站的實時情況。那里陳列著許多智能柜,與外面的設備一一對應,工作人員可通過智能柜的開關來實現對外部設備的操作,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員操作的危險程度。
實踐團隊參觀羅家灣變電站 魏濟洲 攝
我們來到的第二個地方--羅家灣變電站,它是新型智能站。智能站是發展的大趨勢。在未來,智能站會呈現出許多不一樣的地方,比如用智能機器人代替人工巡檢。和傳統變電站相比,智能站采用的變壓器以sf6為介質,可以減少線路之間的距離,所以我們看到的變壓器是裝在罐子里的,它的占地面積小,減少了維護需求。而且,主變器采用復合材質,較傳統型主變器在散熱能力上有很大提升,故不需要風扇來專門散熱,減少了噪音。就連接線路而言,光纖代替了傳統電線,實現電信號-光信號-電信號的轉換,可同時傳輸電壓、電流等多種信號。
實踐團隊參觀調控中心 魏濟洲 攝
我們去的最后一個地方是國家電網的調控中心。在這里,工作人員向我們簡要介紹了恩施調控中心、恩施電網現狀、電網主要問題及當前重點工作。印象最深刻的是電網面對的主要問題,自然災害影響大以及重要用戶供電壓力大。電,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為電氣工程專業的學生,我們要努力學好專業知識,為將來投身電力事業打好基礎,為社會和諧穩定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實踐團隊合影 魏濟洲 攝
結束了電網參觀執行后,我們還走進當地收到電力公司補助的位于恩施高坪土嶺村的貧困戶,了解他們的生活情況。
土嶺村是高坪最偏遠的村,村委會在1200多米的大山之巔,全村8個組185戶685人分布在幾面掛著的坡上,最高海拔1200米,最低海拔400多米,是典型的山大人稀的高山貧困村,村內水、電、路基礎設施極其落后,是高坪鎮的7個重點貧困村之一。
實踐團隊了解貧困戶現狀 何靖萱 攝
來源:荊楚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