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年來,科幻小說作家和技術專家們始終堅信,“機器人時代”即將到來。不過到目前為止,人們對“家用機器人”相對缺乏想象力,甚至還停留于機器狗、吸塵器和割草機等等。令人興奮的是,這種情況可能即將改變。亞馬遜、谷歌、華為等許多大型科技公司正斥資開發這類家用機器人。
家用機器人,很重要的一個定義就是服務于人類,它的應用很廣泛,需求市場非常龐大,因為它面對的是千家萬戶,其中包括家務需求、社區的需求等。隨著智能機器人的快速發展,家用機器人領域成為一個不小的市場,針對不同的功能,逐漸衍生出了清潔機器人、交互機器人等細分市場。
風投公司loup ventures的聯合創始人吉恩·蒙斯特(gene munster)預計,家用機器人是下一個大事件,很多財力雄厚的公司正在參與進來。亞馬遜公司已經在研發echo聲控智能音箱機器人版本有一段時間了,今年開始投入更多資金和人力。谷歌母公司alphabet也在機器人領域野心勃勃,索尼和lg電子也對這類產品表現出了興趣……
據知情人士透露,目前這些機器人都不具備整理衣櫥或調制雞尾酒的能力,但人工智能、處理器和計算機視覺技術的進步意味著,更簡單的機器人將在未來兩年開始出現。這些機器人是否能立即吸引消費者幾乎無關緊要,因為它們將為這些財力雄厚的公司帶來吹噓的資本,并在制造真正意義上服務人類的“家用機器人”競爭中占據上風。
不過,有不少公司此前都嘗試過制造家用機器人。如atari公司聯合創始人諾蘭·布什內爾(nolan bushnell)在1983年便推出了一款3英尺高、雪人形狀的topo機器人。但雖然可以利用apple ii電腦對其進行編程,讓它四處走動,可除此之外,這款機器人幾乎沒有其他用處,銷量自然也十分慘淡。
從目前來看,家用機器人主要可以應用于清潔、兒童教育、老人陪護和智能家居控制,目標人群是需要照顧老人和小孩的中年人。據權威機構調研:預計到2024年,我國兒童人口有望達到2.65億;到2020年,我國老年人口將達到2.48億。這是一個量級非常大的市場,有望成為繼手機之后超過人口總數的產品。怪不得,連智能手機制造商華為,也正在為中國市場打造能教孩子說英語的家用機器人。
據知情人士透露,華為家用機器人的主要目的是教孩子們英語,并進行中文和英文的現場翻譯。這家中國科技巨頭在舊金山和波士頓擁有規模可觀的團隊,致力于該項目研發。如果華為將這款機器人推向市場,其可能將只針對中國市場。
來源:中國財經觀察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