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將用無人機監督。記者從日前在淄川召開的全市土地整治工作現場會上了解到,淄博市土地整理中心成功研發“土地整治項目全程監管系統”,該系統通過驗收后將在全市推廣應用。今后,淄博市土地整治項目可實現全程動態監管,精準獲取土地整治項目實施情況,為國土綜合整治決策提供重要依據。借助“無人機+移動客戶終端”等信息化技術,我市土地整治將在省內率先實現“指尖上的國土綜合整治”,智慧化管理和指揮各類土地整治項目。
土地整治是指對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未利用以及生產建設活動和自然災害損毀的土地進行整治,以此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在全市土地整治工作現場會西河鎮敦仁村精準扶貧土地整治項目現場,記者看到,工作人員利用“土地整治項目全程監管系統”中的無人機輔助全景觀摩,實現土地整治實時監管和智能指揮,展示了借助信息化技術輔助項目監管的發展方向。記者了解到,市土地整理中心在全省率先研發的“土地整治項目全程監管系統”,可借助手持移動客戶端、無人機及優化后的監管機制,對所有土地整治項目的立項至驗收、施工前中后、項目建設全過程、設計監理施工參建單位等,實現整治項目的全過程、全方位、全節點、全覆蓋實時監管和智能指揮。此舉將極大地提升管理效能,保證工程質量。
據悉,目前,我市全面落實新增耕地數量、質量和生態“三位一體”建設,全市新增耕地畝均投資強度已高于耕地開墾費繳納標準,引入坡改梯客土造地、耕作層剝離再利用、測土施肥培肥、太陽能光伏提水節水灌溉等工程農藝措施大量應用于土地整治工程,以期進一步提升新增耕地數量和質量,全市2018年各類整治項目新增耕地質量平均等級預期目標全部達到8等以上。
市國土資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后,他們將以全國第三次土地調查為契機,對接土地整治規劃、林業規劃,調查摸清縣域范圍內廢棄園地、殘次林地等農用地情況,繼續開展補充耕地宜耕后備資源狀況調查,深度挖潛耕地后備資源,拓展新增耕地來源,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系統治理,提高土地利用率,保障各類建設用地報批,助力扶貧攻堅,改善項目區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全面保障全市經濟社會發展。記者 陳菲菲 通訊員 張淑霞 周蒙蒙
[責任編輯:楊凡、張潤澤]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撥打新聞熱線0533-6121991,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3-6121991,誠邀合作伙伴。
為您推薦
來源:齊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