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中國式重型卡車的特殊性,故重卡市場有中國經濟的“晴雨表”、宏觀政策的“風向標”和民眾生活的“溫度計”之稱。重卡是既是生產資料,又是勞動工具(掙錢機器),且與國家經濟形勢“新常態”密切相關。
2014年全年和今年一月份,整體重型卡車下挫-3.89%和繼續大跌-21.63%,這說明國民經濟還處于復蘇之中。據日前官方發表的1月份全國居民消 費價格指數(cpi)和工業生產出廠價格指數(ppi)顯示,cpi、ppi雙雙創下逾5年新低,且ppi連續35個月同比下降,數據顯示整體經濟正在由工業區的結構性通縮走向全面通縮,市場對通縮風險加劇,工業領域通縮已無懸念,但各種跡象表明,總量經濟正在滑入全面通縮的狀態。低通脹的主要威脅在于影 響企業的債務比率。產出價格下滑可引發諸如削減員工工資等成本削減措施,可能導致物價、外資逃逸和小業主紛紛倒閉跑路等而陷入惡性循環。
最新獲悉,2 月份重卡市場共約銷車2.9萬輛,比去年同期的54741輛大幅下滑47%,環比1月份也下降了27.5%。而即使是3月份的訂單情況,各家企業也同樣很不理想,不少企業訂單同比下滑較大。由于3月份是傳統旺季,因此,其表現直接關系著2015年重卡市場的走勢,如果3月份繼續大幅下滑,全年能否突破70萬輛實令人堪憂。
政策法規將繼續左右重卡市場
2015年影響重卡市場的因素,除經濟“新常態”之外,政策法規對其左右也是顯而易見的。除已在元月1日國iv排放標準正式實施外,全國各地繼續加快淘汰 黃標車對重卡新車銷售將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國家稅務總局新修訂的《車輛購置稅征收管理辦法》,7月1日之前需按照混凝土攪拌運輸車《公告》管理要求對攪 拌車的幾何立方容積進行整改等,這些政策法規對2015年上半年可能暫時起到一定的作用。畢竟過去買一輛大容積的攪拌車就能搞定,但今后就必須二輛才能夠用。
今年黃標車淘汰與黃標車置換、規范混凝土攪拌車幾何容積標準、國v率先在一線城市實施等,這些都是今年的重型卡車市場機遇,都將會微刺激卡車的銷量,不過預期其效果作用有限,不會產生強刺激的作用。
房地產、國家/地方級基建與重卡休戚相關
由于重型卡車無論產品還是市場都有其一定的區域性特征,但全國各地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項目剛性需求,還會拉動重卡市場的增長。如京津冀一體化進程加快、東北老工業區繼續開放改革、西部大開發以及“一帶一路”等國家級投資項目推動,毋庸置疑將會對重卡市場的增量起到一定強刺激作用,然而其效果如何,還得拭目以待。
與此同時,雖國際油價現在還在繼續下跌,但國內油價已經開始強勁反彈,另加上離譜的居高不下的“燃油稅”以及不斷上漲的燃氣市場價格,現油價和天然氣價格 差距不是在縮小,而是在不斷的加大,另加上燃氣重卡購車成本較高,相對氣價優勢正喪失殆盡。再加上全國各地公路加氣站少加氣難等原因使然,因此預期未來燃氣重卡并不為準用戶們歡迎。不過從環保角度來看,包括天然氣等新能源重卡肯定是未來的一個發展趨勢,其中包括自卸車、牽引車、載貨車全系列車型都在其內。
此外,由于重卡傳統出口國家戰事頻繁以及各國汽車保護主義日趨嚴重,2015年重型卡車出口態勢可能還會延續2014年出口下滑的慣性繼續發展和變化,形勢并不容樂觀。綜上所述,國民經濟發展的三大助推引擎——消費、投資和出口的前景不明,因此,也可以預期2015年重型卡車市場走勢就更加撲朔迷離。
重卡高端化漸成趨勢
目前,重型卡車司機幾乎都是七零、八零后和九零后居多,越來越年輕化。他們與過去老重卡司機相比,文化程度較高,上網查物流信息和查閱相關卡車產品對比信息、政策法規等,都是行家里手。與傳統老司機相比,他們更加講究時效,更加注重車輛的使用成本算經濟賬,越來越成熟。所以他們在選車或更換車輛時更愿意買 性價比高且超物有所值的“掙錢機器”。
“隨著2014年國iv實施帶來的技術升級以及物流用車的大幅提升,導致車輛的需求逐漸向大馬力、輕量化、智能化和平臺資源整合的趨勢轉型。2015年,車輛需求結構將會繼續調整。”這是近日業內對重卡發展趨勢的普遍看法。
國內著名商用車專家乘聯會副秘書長楊再舜表示,長距離、超長距離、快速運輸和商品的配送,對車的質量、可靠性、耐用性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低品質技術級別的產品將逐漸被淘汰,尤其是在路網發達和經濟總量較大的東部地區,高端重卡將在不久的將來率先形成數量級的市場規模。
2014年,貨運市場的盈利模式正在迎來根本性轉變,過去靠超載盈利的模式已一去不復返。如今卡車用戶特別是從事冷鏈物流的用戶,開始更加注重運輸時效性,因此可靠性、耐用性已成為用戶選車重要的關注要素。
來源:慧聰工程機械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