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漢語熱詞迅速傳遍中國大江南北。
在過去短短數月以及剛剛結束的兩會上,它以鮮明的時代特色和豐富內涵,融入中國人的腦海,撥動人們的思維,觸發社會各界對未來的熱議和遐思。它也牽動著資本市場敏感的神經。
這個熱詞就是“四個全面”。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去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第一次提出“四個全面”,此后在不同場合反復提到。兩會召開前,《人民日報》連發數篇評論詳細解讀,迅速引起中外人士的關注。
這是執政黨的莊重宣言和承諾。
在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為我們展示分析了當下中國社會政治經濟運行的基本狀態,同時描繪了2015年乃至更為長遠發展的美好圖景。社會各界看到,在民族復興的發展道路上,執政黨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正是實現“中國夢”的路徑選擇。
號角再吹響,一場更為深刻影響社會政治經濟生活的變革撲面而來,甚至觸手可及。讓我們和市場各界一起思考:在“四個全面”遠大戰略布局的實施中,資本市場即將發生怎樣的變化?它會被賦予怎樣的角色和歷史性擔當?
迎接一個嶄新的未來你準備好了嗎?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托起“股市夢”
僅僅從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我們就可以看到資本市場應有的擔當:“‘互聯網+’行動計劃”、“中國制造2025”、“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自貿區”、“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節能環保”、“國企改革”、“中西部鐵路建設”“萬眾創新”……
時光倒流到36年前。1979年12月的一天,中國領導人鄧小平對來訪的日本首相太平正芳說:“我們的‘四個現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們那樣的現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p>
此后,建設小康社會就成了中國共產黨階段性奮斗目標,內容不斷豐富。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在21世紀頭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為到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打下堅實基礎。
中共十八大又一次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提出了新要求,制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五個方面的目標體系。
而中國資本市場也正是在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中孕育、誕生、成長的。滬深交易所自上世紀90年代初成立,一段時間每天只有幾百萬元的成交量,現在即使較低的成交量也較之前放大了不止十倍。而去年曾經有過的萬億成交量,它刷新的不僅僅是信心,更讓全球投資者用一種全新的眼光打量這個新興加轉軌的市場所蘊含的內在動能。對此,親歷了中國股市20多年成長過程的蘇林感慨道:“20年前,我的想象力再豐富,也想象不出股市會有如今這樣的體量。”
在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階段之后,中國資本市場正朝著“從大到強”的目標邁進。
“是的,一個強大的資本市場不僅是一個強盛國家所必需的,也是我們這些普通股民所期盼的。”蘇林用“風口”做比喻:“資本市場現在就處在實現‘小康夢’的風口上,想不騰飛都難?!?/p>
2012年11月,剛剛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的習近平,面對中外媒體,用樸實的百姓語言,詮釋了“小康夢”:“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p>
“小康夢”的官方正式表述正是“四個全面”中的第一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四個全面’當中,首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資本市場既是杠桿,又是引擎,還是推手?!比珖舜蟠?、天津天力士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閻希軍連用了三個比喻詞來形容資本市場的重要性。
來自監管層的聲音更是精準地從中國金融體系的融資結構大調整的角度,來理解資本市場面臨的大機遇。
“習總書記提出‘四個全面’,在發展直接融資、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背景下,當前是資本市場發展很重要也很難得的歷史機遇期?!敝袊C監會主席肖鋼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毫不掩飾對資本市場大時代到來時必將有所作為的那份內心激動。
兩會期間,肖鋼接受上證報采訪的微視頻被廣泛傳播。在這段視頻中,細心的人注意到,肖鋼面帶笑容侃侃而談,面對連珠炮似的提問,他語速很快但條理清晰,一個個問題都回答得那樣圓滿。
肖鋼顯然有著準備。他是有意借兩會這樣一個特殊平臺,向外界傳遞對資本市場良好的預期和信心。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但直接融資比重確實較低、社會融資成本很高。為適應經濟新常態,一定要有一個與之相匹配的資本市場作支持,一定要抓住這個機遇,采取改革措施,推進資本市場發展?!?/p>
這位中國證監會第七任主席告訴記者,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是歷年來講資本市場最多的,提出了很多具體措施,“我們也感到責任很重大”。
根據有關機構統計,目前美國直接融資占比平均為89.93%,而我國內地直接融資占比近年來平均僅為14.93%,遠低于成熟金融市場水平。
“可以設想,如果按照美國現有的占比,中國的資本市場規模還得壯大很多倍。”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在接受上證報采訪時激動地說,“可以預期,未來我國資本市場會出現一個爆炸式的快速膨脹發展期?!?/p>
僅僅從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我們就可以看到資本市場應有的擔當:“‘互聯網+’行動計劃”、“中國制造2025”、“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自貿區”、“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節能環保”、“國企改革”、“中西部鐵路建設”“萬眾創新”……
只要市場有需求 資本就有智慧
創新是引擎,市場是樞紐。在這個鏈條上,資本從來就不乏力量和智慧。創新資金鏈轉起來,就會激活資本力量。
大格局伴生大需求,迎來大市場。
古代絲綢之路,是中華文明強盛的獨奏曲;今日“一帶一路”,是世界共贏新格局的交響樂。
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蘊藏著無限商機。
古代絲綢之路不僅是“絲綢”往來的商貿之路,同時也是文化互通互連之路;它不僅是中國聯系東西方的“國道”,同時也是古代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的國際通道。
說其年輕,緣于“一帶一路”誕生于全球化時代。隨著改革開放步伐加快,中國迅速融入全球化潮流,加入世貿組織,重返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重要國際金融組織。與此同時,中國還加入亞太經合組織和上海合作組織等區域性組織,為推動區域一體化提供中國智慧、奉獻中國力量。
“一帶一路”的提出正是中國順歷史潮流,應國際大勢的宏大戰略,旨在推動全球化發展的新理念、新機制、新構建。
我們又一次站在了選擇的路口。
當一度引以為傲的“世界工廠”的光鮮感覺不再,中國將如何定位全球產業版圖中的新角色?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首度亮出的“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兩大熱詞,勾勒出了清晰的圖景。
升級“中國制造”、孕育新興產業,是全球經濟新格局、中國經濟新常態下的自然選擇。在全球新一輪工業革命浪潮之下,植入新理念、擁抱新技術,是中國制造搶占全球工業制高點的必然路徑。
一言以蔽之,中國要從過去生產消費品的“世界工廠”,升級為向世界提供先進裝備的重要基地。
事實上,“中國制造”的升級,與“一帶一路”及“走出去”戰略,構筑了一個宏大而立體的國際化鏈條,旨在構建互利共贏的全球價值鏈。政府工作報告明確,鼓勵企業參與境外基礎設施建設和產能合作,推動鐵路、電力、通信、工程機械以及汽車、飛機、電子等中國裝備走向世界。
未來的“中國制造”,將打破產品輸出為主的傳統出口形態,形成產品、技術、資本全方位“走出去”態勢。敬畏傳統,擁抱未來。
期待“互聯網+”將為中國經濟插上飛翔的翅膀。創新是引擎,市場是樞紐。在這個鏈條上,資本從來就不乏力量和智慧。創新資金鏈轉起來,就會激活資本力量。
這些安排是當下中國社會變革之中政府開列的推進著力點清單。毫無疑問,對廣大投資者而言,你的投資行為從來都應該與國家的階段性重大安排以及由此迸發的社會需求“相向而行”。只要市場有機會,資本就有智慧。
事實的確如此。在中國經濟亟需轉型升級的當下,資本市場再一次被賦予了不尋常的重任,也由此迎來自身發展的歷史性機遇。
改革給市場新動力 市場為改革加杠桿
可以預見,隨著注冊制改革的順利實施,投融資環境的不斷完善,以互聯網經濟為代表的中國創新經濟將獲得更好的發展環境,中國經濟轉型將獲得更有效的金融支持,投資者也將獲得更多的改革創新紅利。
“改革紅利將是推動資本市場進一步健康發展的最強大動力?!?/p>
兩會期間,中國證監會主席肖鋼通過媒體向外界傳達了這一重要論斷。
回首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系列重點任務漸次啟動實施,“改革”成為熱詞。有人做過統計,8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100多次用詞“改革”;40次國務院常務會議,140多次用到“改革”。
與此同時,滬深股市聞風而動,特別是下半年以來,深耕改革預期,漲勢凌厲穩健。這一年,中國股市一舉奪冠,成為當年全球漲幅最大的股市。
“這輪股市上漲是對改革開放紅利預期的反映,是各項利好政策疊加的結果,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毙や搶θツ晗掳肽暌詠砉墒写鬂q的原因,做了權威的解釋。
“改革會改變市場的預期。2005年至2006年,隨著股權分置改革的推進,中國股市出現了一波牛市行情。未來,隨著注冊制改革的推進、法制建設的完善,市場會有更大發展空間。”華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俞平康認為。
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對全面深化改革的具體部署,代表委員對全面深化改革的建言獻策,更是強化了投資者對改革紅利的預期。
每一次深刻的制度性變革,都會激發出驚人的力量。
資本市場一直在為中國的經濟改革貢獻力量。2005年啟動的股權分置改革,解決了國有股、法人股無法流通的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