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通中遠海運川崎2400多名職工中,技術工人占比近80%。該企業的墻上有這樣一段描述:“我們期望大家盡最大努力工作,公司通過培訓教育、公正評價和給予合理報酬等措施,激勵員工提高能力和素質……”
總經理陳弓講了這樣一段歷史:從1996年起的10年間,企業先后派出余名管理和技術人才赴日本川崎重工基礎研修,這些人才如今大部分成為企業骨干。“當時我們在每名職工身上所花費的培訓費用,同期可以在上海買兩套房產。”
在這家企業,工人的安全帽非常獨特。上面粘貼著工人可操作的工種和所具備技能的標簽,一個標簽代表一項合格的技能,工人每增添一個工種的技能和資格,安全帽上就會多一個標簽。這種“一專多能”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模式也為企業帶來了實際效益:許多工人可以勝任很多生產制造環節,前后工序都可以由一人完成,避免了工序銜接時的等待和浪費。
正因為培養了一支高效率的技工隊伍,南通中遠海運川崎的運行更加順暢和高效。自投產第二年開始,該企業每年都保持穩定的盈利。更難得的是,無論業務量有多飽滿,企業均能從容應對,很少安排職工加班。(記者 孫喜保)
編輯:郭成
2下一頁
熱點
?
?
?
?
?
?
?
?
?
?
?
?
?
?
?
?
?
?
?
?
?
圖片推薦
來源:綿陽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