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桐圓桌派|汪洋:機器人與ai密不可分,國產化、機器換人、機器智能有新機會
2018-07-23 17:12來源://
原標題:青桐圓桌派|汪洋:機器人與ai密不可分,國產化、機器換人、機器智能有新機會
機器人是青桐資本今年重點關注的方向之一。7月18日,青桐資本在深圳舉辦了精品線下沙龍活動——“青桐圓桌派”之機器人專場。
機器人已從科幻走到了現實,如何商業化破局?「三維通」聯合創始人陳敬毅、「睿瀚醫療」創始人王晶、「擎朗科技」合伙人唐旋來、「狗尾草」創始人邱楠,結合自身創業經驗做了分享。
其中,「松禾資本」合伙人汪洋分享了人工智能及機器人領域的投資邏輯。以下為汪洋現場演講內容:
「松禾資本」合伙人汪洋
1. 基礎層和通用層競爭激烈,行業應用層面將有巨大機會
人工智能產業鏈可以分成三層,最下面是基礎層,包括數據存儲、云計算、算法和芯片領域。這是大公司的賽道,比如說芯片領域的高通、arm等等。這些公司投了巨資,這一層的競爭非常激烈。
中間層是通用的技術平臺層,包括語義理解的算法、語音識別的算法,圖象識別的算法等。這一層是像bat這些做軟件層面大公司非常有優勢的賽道。如果把人工智能看成下一代的工業革命,對bat這樣的公司來說,它們一定要在人工智能工業革命中構建自己的生態。構建生態最主要的就是依靠中間這一層的通用技術平臺。
相對于創業公司,互聯網巨頭有著數據和資金的優勢,松禾認為這些公司未來一定會將通用的技術免費開放出去。無論是最下面的基礎層還是中間的通用層,留給創業者的機會并不是太多。
應用層面是松禾投資的重點,也就是所謂的“人工智能+”,是在原有的產業內加入ai元素,使原有的行業效率得到明顯提升或成本得到明顯下降。從這個角度來說,“人工智能+”是基于原有產業的。因此站在投資人的角度看ai項目時,我們更多是關注項目方對行業的理解,以及這個項目所在行業的縱深,這才是一個好ai項目最后成功的關鍵。行業縱深指的是你在這個行業里扎得有多深,上下游的觸角伸得有多長。
未來技術門檻越來越低,大家要比拼的其實就是誰的產品方案更適合這個行業,誰的產品方案更經濟更有效率,更適合工業化生產。當然,短期內我們認為ai項目還是有技術紅利的。就像蘋果手機剛剛出現,ios開發有技術紅利一樣。但長期看,我們認為一個好的ai項目還是要看它的行業理解和行業縱深。
2. 純算法賽道未來是大公司的“角力場”,整體解決方案才是“王道”
松禾認為,純算法的賽道未來一定是大公司的賽道,而大公司未來一定會將算法免費開放出去。因此我們在投資時,更偏向于能夠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項目,純算法很容易被上下游產業鏈的寡頭擠壓。一個好的ai項目,最終一定要具備技術、產品、商業和數據化的能力。
3. 機器人與ai密不可分,國產化、機器換人、機器智能將有新機會
我們把機器人領域分成了“3+1”的結構:最上面是傳感器、減速器、激光雷達這樣的零部件供應商;中間是做系統的,包括機器感知、機器智能的技術,還有控制的技術、交互的技術,還包括一些云平臺,這些跟人工智能領域結合將會有非常大的機會;再往下是一些做主體的制造商和服務商,包括工業機器人、商用服務機器人、專業領域的專業級機器人,以及像siri這樣的虛擬機器人;同時在機器人產業周邊還有做集成的,做行業解決方案的,還有做銷售和渠道的。
在整個機器人產業,我們的投資重點是機器人關鍵零部件的國產化、機器換人、需求強烈、技術先進的專業級機器人以及機器智能帶來的產業機會。
首先是關鍵零部件的國產化,比如說激光雷達、減速器、協作機器人本體,我們國家在這些領域都取得了一些突破性進展,現在處于國產化的進程中,給機器人產業的投資帶來了非常大的機會。
其次是機器換人。今天的中國,基于勞動力成本提升和人員管理的原因,在一些勞動密集型的行業像裝配、包裝、物流等領域都存在強烈的機器換人需求。一些高危工種涉及人體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比如說噴漆,拋光,焊接,挖掘、建筑等也存在非常強烈的機器換人的需求。
再有就是一些需求強烈,技術先進、能夠顯著提升服務水平的行業機器人。比如醫療領域的機器人,像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就是非常典型的一個例子。這些機器人能夠做到很多人工做不到的事情,或者說它能夠極大地提升人工效率,這也是我們重點關注的一個方向。
還有一個方向就是機器和人工智能相結合。比如說今天在物流領域,做倉庫貨物的分垛、碼垛的工作,只依靠傳統機器的話在柔性、安全、場地、成本、效率等方面存在諸多缺陷。但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機器人配合機器視覺等人工智能技術可以提供一個比較完善的解決方案。所以說機器智能化是另一個比較有機會的領域。
(本文綜合自億歐網,作者余欣婷)
來源:搜狐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