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媒報道,日本環境省23日發布消息稱,在距本州和九州沿岸100公里至200公里海域發現了細微塑料漂浮物,可能會對生態系統造成不良影響。鑒于這些漂浮物可能會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環境省稱“將對其成因等開展進一步調查并研究對策”。
據了解,通常大小在5毫米以下的塑料被稱為“微塑料”,是塑料袋、泡沫塑料等塑料制品在海浪或紫外線作用下粉碎后形成,易吸附海中有害物質的微塑料可能會被魚類誤食而積蓄在其體內,目前的情況亟待掌握。
報道稱,2014年7月至11月,東京海洋大學和九州大學受環境省委托進行了調查。他們在本州和九州近海的45處地點采集了漂浮物,每1立方米海水中平均發現2.4個微塑料。環境省2010年至2012年在瀨戶內海實施調查時平均僅為0.4個,此次有22個地點超過了這一數值。
此外,調查人員還對較大的漂浮垃圾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其中有56%是可能會變成微塑料的石油化工制品。
對此,九州大學東亞海洋大氣環境研究中心教授磯邊篤彥表示:“采樣結果反映出的量不容忽視,還必須弄清它們被生態系統吸收的程度?!?/p>
來源: 慧聰塑料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