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典型的外向型經濟,廣東省受世界經濟緩慢復蘇以及全國經濟總體放緩的影響巨大。今年以來,廣東省交通運輸廳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突出重點抓有效投資、抓資金落實、抓改革試點,繼續保持交通運輸經濟高位運行,對實現年度經濟增長目標起到關鍵作用。
據統計,一季度,廣東省交通運輸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83.2億元,同比增長33.1%完成客運量5.3億人次、同比增長9%完成貨運量8.4億噸、同比增長1.7%,其中鐵路貨運量和貨物周轉量同比分別下降15.2%和11%,規模以上港口貨物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分別完成3.67億噸、1206.81萬標箱,同比增長1.1%、5.6%。
及時調整目標 抓好有效投資
廣東省交通運輸廳圍繞省委、省政府發展戰略,迅速調整交通建設目標,大力推進高速公路、水運、干線公路“瓶頸路段”建設。
廣東“十二五”原規劃新增高速公路1665公里,完成投資2940億元。2013年,廣東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進一步促進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的決定》,迅速調整交通建設任務目標,制定《廣東省2013年至2017年高速公路建設計劃》和2015年高速公路實施方案,重點加大國家高速公路、出省通道、珠江口跨江通道等項目的建設力度。
廣東搶抓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機遇,大力推進水運發展。2014年,廣東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專題研究部署加快推進西江、北江黃金水道建設任務。根據部署,廣東省交通運輸廳確定進一步加大水運項目投資力度,2014年至2017年計劃實施內河航道項目19個、沿海港口公共基礎設施項目33個,總投資434億元。
依托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平臺,廣東建立起與相鄰省(區)定期溝通協調機制。根據規劃,到2017年年底全面消除高速公路省際通道“瓶頸路段”,與陸路相鄰省份各開通4條以上省際通道,國省道省際對接路段銜接順暢。2014年至2017年,廣東計劃實施國省道新改建項目98個,路面改造項目342個,總投資533億元。
創新體制機制 保障建設資金
廣東省不斷加大財政投入力度,省交通運輸廳創新投融資體制機制,積極引入社會資本參與交通建設,多措并舉保障交通建設資金。
廣東省財政2013年至2017年每年安排50億元用于粵東西北欠發達地區的高速公路建設,并推行高速公路“省市合建”模式,統籌省、市兩級政府的籌融資和建設能力,合力推進項目建設2014年和2015年,共安排普通國省道省級資金約100億元,保障“迎國檢”項目按計劃實施省財政一次性新增50億元資金專項用于內河航道建設。此外,廣東還出臺新的普通公路建設項目補助標準,重點加大粵東西北欠發達地區和原中央蘇區縣普通公路的扶持力度,補助平均提高25%直接向銀行融資51億元解決粵東西北地區普通公路建設資金缺口問題。
廣東省交通運輸廳還積極引入社會資本參與交通建設,探索建立兼顧長遠的籌融資體制機制。廣佛肇高速公路、興寧至五華高速公路、清西大橋等項目,按照“bot+epc”建設模式推進建設濟廣高速公路、潮惠高速公路、包茂高速公路、江羅高速公路和北江航道整治等項目,實施ppp模式,通過實行特許經營和政府給予補貼,引入大型國企承擔項目的建設和運營研究開展高速公路沿線土地綜合開發,構建高速公路多元化的融資渠道。
來源:交通運輸部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