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步步緊逼,你的工作能撐住嗎?
2018-07-20 13:13來源:
原標題:人工智能步步緊逼,你的工作能撐住嗎?
7月10日,2018 全球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峰會(ccf-gair)在深圳圓滿落幕。會議上,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時代的自動系統...這些新單詞都被反復提及,越發專業的盛會似乎也意味著人工智能時代正踏踏實實地向我們走來。
這一事實既讓人心馳神往,又不由暗懷焦慮。
從谷歌的阿爾法狗到盛名在外的無人駕駛,近兩年來人工智能產業的快速發展,帶起了新一輪的技術產業革命。2017年12月2日,深圳無人駕駛公交車正式上路,是全球首例在開放的道路上自動駕駛的公交。人工智能發展迅速,以至于很早就有人預言很多職業將會在未來幾年被逐步取代,其中包括司機,律師、編輯、金融分析師、翻譯等。
變革來的如此之快,身處文創行業的我們又將如何面對?
人工智能的發展就和蒸汽機、互聯網的出現一樣,必定會推動人類大步向前發展,提升人類生產效率。在這一過程中,部分職業將會消失,但新的需求也會創造出新的職業。
谷歌研發的無人汽車會取代司機,摩根大通利用ai開發出金融合同解析系統,會取代部分律師、金融工作人員,汽車行業出現焊接機器人……人工智能的發展,將解決大批原本枯燥、無味、高重復性、高風險的工作,將人從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更好地幫助人們決策,解決問題。
但是,我們也應該相信,人工智能在消滅工作的同時,也為人類創造者工作。當我們從重復性的枯燥工作中得到解放,創意策劃、藝術家、作家這些文創職業反而會煥發更強的生機。未來的社會,必將是人性化與藝術性工作的時代,人工智能則將成為我們最好的幫手。
細細究來,那些人工智能能夠輕而易舉取代的工作,都具有場景不發生變化、信息完全、重復性操作、流程確定這些特征。
依靠固定程序,有章可循的人工智能,在重復性勞動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勢,而對于文創行業,其中的重復勞動、簡單勞動同樣會被取代。但是,當你的工作是具有創造性的、藝術性的,需要經驗和靈感碰撞出火花的時候,人工智能只會成為你最好的幫手。投身文化創意產業的人啊,當你面對人工智能時,大可不必心慌。它將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卻絕不會完全取代文創人存在的價值。
馬塞爾·杜尚《泉》
1917年,現代藝術核心人物馬塞爾·杜尚在美國紐約展出了一個小便器,并命名為《泉》。這件作品沖擊了當時的藝術觀念,直面藝術與生活的問題。盡管當時《泉》被拒絕展出,但是杜尚的現代藝術觀念影響深遠,之后很多流派都從杜尚那里汲取營養。
這種突然對傳統美學的反叛和情緒化的表達,人工智能當然也能實現,但那是物創造的,缺乏美學感受的。大數據分析,可以對藝術潮流、創作規律的判斷做的了如指掌,甚至將一切發展的未來窮盡,但是只要人工智能還不懂什么是美,無法感受美,那么在如何引領潮流,如何更有創新,如何顛覆傳統藝術觀念方面,人類依然無法取代。
那么,既然人工智能無法取代那些偏藝術性工作,那么文創行業從業者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嗎?就能對人工智能不管不問嗎?當然不是,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需要每一個人認識到它在效率提升、精準化管理方面的優勢。這種優勢可以與文創產業深度融合,大幅提升行業效率,最大限度釋放互聯網的優勢。
例如,藍海創意云的agile shot管理系統就是一款數字化服務產品。通過對文創行業的工作流程進行監控與管理,幫助行業從業者,特別是影視、動畫、游戲項目中的各個相關方,敏捷、高效、安全地管理項目數據和數字資產,可以便捷地把控制片管理中的流程監管、角色設定、數據存儲與共享、項目審核與拆包、財務預算與收支、在線審片等諸多環節,為影視制片流程提供最佳解決方案。這種技術服務,大大提升生產、制作效率。
這種智慧服務拉近了平臺與用戶的關系,讓用戶在享受技術便捷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技術的溫度。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