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本文共1880字,10張圖,閱讀約需3分鐘。
【導讀】作為世界汽車工業發展史上一支曾經輝煌不可小覷的力量,前蘇聯其解體后繼承了絕大多數衣缽的俄羅斯,汽車工業的發展也經歷了一個由盛轉衰的劇變,至于這其中又有哪些悲歡離合的故事,不妨就跟隨著那些曾經出現過的汽車品牌,重溫一下這個曾經的超級大國汽車工業發展歷程。
一、gaz-嘎斯汽車
鑒于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美國發生過嚴重經濟危機,經濟大蕭條導致美國的汽車制造廠日子也是相當難過,而當時的蘇聯政府正是瞅準了時機,向美國購買了一座全套的汽車制造廠:福特盧吉汽車廠,而這座汽車廠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一座主機廠那么簡單,竟然包含了煉鋼、軋鋼、輪胎、玻璃和整個汽車零部件總成制造在內的全套上游產業鏈,這個位于伊利湖支流盧吉河邊上的汽車廠,甚至單單只是廠區就綿延幾十里,規模之大實力之強可想而知。
以福特這個汽車制造廠為依托,前蘇聯賦予了其全新的名字:高爾基汽車廠,也開始打造屬于自己的名噪一時的汽車品牌:gaz-嘎斯汽車。
可能大家對于最早的一批以福特a級中型車為藍本設計而來的嘎斯a級轎車比較陌生,畢竟是在1936年即已停產的一款車型,但隨后的gaz-m12,想必大家就非常熟悉了。
因為這款車的全名是gaz-12-zim,因此也被音譯為吉姆,這款生產于1950年至1959年的高級轎車,也曾被進口到國內,為國內所熟知的高級轎車。
吉姆搭載了直列六缸發動機,90匹的馬力配備了一臺手動3速變速箱,最高車速120km/h,百公里油耗15.5l。這款存在了9年的高級轎車,在整個產品周期內生產了大約2萬余臺。
提到吉姆,就不得不提一下另外一款名為“華沙”的汽車品牌,當然“華沙”這個稱呼是后來從當時的波蘭進口的一款汽車品牌,但其原型或者說是鼻祖正是gaz-m20勝利牌轎車。
作為一款中型轎車,勝利牌轎車的誕生日期甚至還要早于吉姆,1946年還是正式投產的這款車型,使用的生產設備正是從德國歐寶汽車廠繳獲的各種戰利品。
盡管在外形設計上同樣參考了福特轎車,美系味道十足,但在車身尺寸方面還是要較之美國同行稍小一些,最大功率37kw的2.1l四缸發動機,匹配著3擋手動變速箱,表現中規中矩。
勝利牌轎車可以說在銷量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23萬余臺的產銷量即使放在今天也是屬于上佳的表現。只是在后來的m21(伏爾加)取而代之之后,這款名為勝利的轎車生產線轉而搬到波蘭繼續生產,也就有了后來熟悉的華沙牌轎車。
gaz-m21,難以忘記的伏爾加情懷
這款研制始于1953年、投產于1956年的轎車,象征著前蘇聯汽車工業名揚世界。
在1958年布魯塞爾國際工業展覽會上亮相的這款伏爾加轎車,憑借著流暢的車身線條一舉奪得了最高獎項,并被贊譽為蘇聯汽車工業的驕傲和象征。
而作為改款的gaz-24,從1967年開始投產竟然一直持續到了1992年,在長達25年的產品周期內累計生產了60萬臺,也是高爾基汽車廠在歷史上銷售過最多的一款車型。
當然經歷輝煌的嘎斯轎車,也在上個世紀的90年代開始謀求研發,生產各種適應市場發展的新車型,并相繼推出了gaz-3110(1997-2003)、gaz-3111(2000-2004)、gaz-31105,但依舊還是gaz-24平臺的產物,最終也沒有取得更好的銷量,不可避免的迎來了全部被停產的命運。
二、lada拉達汽車
盡管是伏爾加旗下的一款汽車品牌,但拉達大眾化小型車的定位,所承載的更多的則是普通百姓的情懷與留念。
在1966年,得益于普及汽車的認識,前蘇聯政府與菲亞特簽署了生產廉價大眾化轎車的協議,借助菲亞特的技術支持,1970年第一批拉達2101轎車正式下線。
這款以菲亞特124為藍本的車型有三廂和旅行版兩種車型可選,動力上搭載了一款1.2l發動機,小型車、油耗低、速度快、質量高,在很短的時間呢便贏得了民眾的喜愛,成為了當時名副其實的國民車。
而隨后改款的lada 2105的出現,則在外觀上做出了更加討巧喜人的改變,圓燈變方燈、線條更方正,尤其是動力上有了更多排量發動機可選,一直到了2010年才退市停產,無疑成為了整個俄羅斯汽車工業最為成功亮眼的車型。
當然,除了這兩款堪稱是經典的車型,拉達還在幾十年的時間之中出產過lada oka迷你代步車(有0.65l和0.75l兩款雙缸汽油發動機可供選擇)、lada niva小型越野車(三把鎖越野能力超強)、lada samara小型轎車(出口到國內的最后一款俄羅斯轎車)、lada 110等等多種車型,但無一例外的都無法復制前輩2101和2105的輝煌。
總結:
作為前蘇聯和當下的俄羅斯汽車工業的代表,這兩款定位更親民產量也更高的車型,形成了有效的高低檔搭配,曾經在很長的一段時間滿足了前蘇聯的需要。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