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方面周日(9月13日)發布的經濟數據顯示,8月份工業生產表仍然低迷,雖然數據表現仍基本符合預期,但卻也繼續凸顯了中國這一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經濟增速趨緩的現況。
統計局數據顯示,8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率增幅為6.1%,雖然相比7月的6.0%有所加快,但仍低于業內專家所預計的6.6%。與此同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月率增幅為0.53%,好于7月的0.32%。
數據同時顯示,中國1-8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年率在1-8月同比增長10.9%,低于7月份的前值11.2%,市場各界預期值亦為11.2%。此外,1-8月零售銷售同比增長10.8%,略高于10.7%這一市場預期值,也高于1-7月的增幅10.5%。
近期以來,對于中國經濟放緩的憂慮已經沖擊了全球市場,甚至使得投資者押注美聯儲有可能因此而推遲加息行動。德國商業銀行的資深經濟學家周浩(zhouhao)指出,受房地產市場低迷影響,中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仍在快速下滑,而制造業活動狀況也仍然低迷,因此,總體上來看,經濟表現仍相當疲軟,這意味著中國央行此后或需進一步降息降準,而今年三季度的gdp同比增速跌破7%也已基本無懸念。
一些經濟學家甚至認為,中國的實際經濟表現遠比官方發布的gdp數據來得糟糕。比如說,社會用電量這個衡量經濟活動水平的金標準,在今年8月同比僅有1%的升幅。與此同時,雖然官方數據顯示8月零售銷售表現有所好轉,但是與此構成鮮明對比的卻是國內電商巨頭阿里巴巴上周意外下調了銷售預期,這透露了一點令人不安的狀況像,即經濟下行的趨勢已經開始沖擊了社會總體購買力水平。之前的數據顯示,8月汽車消費同比下降3%,或顯示經濟放緩的影響已對國內中產階級對大件耐用消費品的購買意愿造成了嚴重沖擊。
上周的數據顯示,中國的工廠價格指數(ppi)的降幅在8月份進一步擴大,創出6年新新低,這意味著盡管食品價格季節性上漲推高消費物價指數,但中國經濟仍面臨長期通縮壓力,需要央行用更多寬松措施來加以挽救。而進口惡化狀況更甚于出口的狀況,也凸顯了內需不振所帶來的巨大影響。
雪上加霜的狀況是,中國上月意外迫使人民幣加速貶值,同時國內股市自6月份以來持續大跌,令投資擔心經濟在此后或將面臨更大的困難。不過,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上周的講話中,則否認了中國經濟面臨“硬著陸”這一狀況。自去年11月以來,中國央行已經連續5次降息,同時存款準備金率也被一再下調。政府同時還出臺了新措施,鼓勵基礎設施投資。
年初,中國制定的年代經濟增速目標為7%,為近四分之一個世紀以來最低。但現在來看,即使這一目標,眼下要實現起來也是困難重重。
來源: 匯通網(上海)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