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冶金領域率先將對輥設備引用到選礦生產的馬鋼南山礦凹選廠超細碎系統,經過十年來的技術消化、吸收和利用及數以千計的修、配、改,其生產流程已完全適應現階段極低品位原礦處理的要求,不僅規模居全國最大,對輥作業率連續三年達到90%以上,在全國同行業也居領先。如今該系統已成為全國范例,對南山礦生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對輥作業率是衡量超細碎系統產能釋放的核心指標。投資過億元的凹選超細碎系統,其核心裝備為德國進口,技術尖端,工藝復雜。因為新老工藝的不匹配,內部循環效果差,在礦源稟賦下行、原礦難磨難選的條件下,系統一直很難達產。以問題為導向,在梳理“瓶頸”的過程中,本著“穩基礎,保產量,抓關鍵,促達產”的原則,凹選組織技術力量,下大力氣對影響系統穩定運行的關鍵環節進行攻關。
近幾年來,超細碎系統的穩定順行,為凹選廠鐵精礦品位由不足20%提升至近64%,幅度居全國第一,不僅為南山礦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也為全國冶金礦山極低品位礦石資源的有效利用,闖出了一條嶄新的途徑。
來源: 中國工業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