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ai技術的發展,還是人類技術的發展,在計算、邏輯、記憶方面,機器人一定會超過人類,但在創造性方面不會超過人類。”閻焱說。
本文共計2279字,閱讀時間4分鐘。
本文為尋找中國創客(id:xjbmaker)原創
記者?/?閆麗嬌
編輯?/ 魏佳
“在可預見的未來,ai在邏輯和存儲上一定會超越人類,但在創造性上永遠不會。”7月11日,在尋找中國創客第四季夏季峰會上,中國創客導師、賽富亞洲投資基金創始管理合伙人閻焱發表主題演講時,表達了他對ai時代的預判。
他認為,在ai時代,創造力將成為創業者最大的競爭力,目前中國缺乏從0到1的創新。當下,最需要自由思考的氛圍和與國際前沿交流的平臺。
金句速覽:
一件事情要想成為大的潮流,要具備幾個要素:它看起來很美好很宏大,蘊含著讓很多人掙錢的機會;且具備一定的技術性,絕大多數人不太懂,但是又害怕自己被歷史大潮落下。ai就具備這幾個特點。
但是,所有的浪潮都有一個相同的特點,那就是無論主觀意愿是好是壞,投身于這些大潮中的人90%以上都會失敗,創業者的成功概率小于1%。
今天的中國需要的不僅僅是1到n的創意,更缺乏0到1的創新。在0到1之間,我們最需要的是自由思考的氛圍和跟國際前沿最新技術交流的平臺。
無論是ai技術的發展,還是人類技術的發展,在計算、邏輯、記憶方面,機器人一定會超過人類,但在創造性方面不會超過人類。
以下是閻焱演講實錄:
今天的主題是ai,我想談一個問題——ai發展的瓶頸。
ai具備成為浪潮的要素
回顧過去,我們經歷過幾次科技和商業大潮。
先是上世紀80年代中期計算機科學的興起,還有1998年開始的互聯網大潮,2010年以來,我們又經歷了幾個風口,比如服務到家的o2o,包括按摩到家、理發到家等等,到了后來演變得像鬧劇,越來越荒誕。最近一年,我們經歷了另一個熱潮——“發幣炒幣”,很多人開始熱衷于發幣,講各種故事讓人買幣。這股熱潮直到去年11月左右才慢慢降溫。現在,ai也是方興未艾的浪潮。
縱觀歷史,一件事情要想成為大的潮流,要具備幾個要素:它看起來很美好很宏大,蘊含著讓很多人掙錢的機會;且具備一定的技術性,比如我們之前說的互聯網,到現在的比特幣、區塊鏈、大數據,絕大多數人不太懂,但是又害怕自己被歷史大潮落下。
ai就具備這幾個特點。
同時,絕大部分人不懂ai,不知道如何得出算法、如何把芯片設計出來。所以,今天ai具備了成為投資、創業浪潮的一些基本要素。
但是,所有的浪潮都有一個相同的特點,那就是無論主觀意愿是好是壞,投身于這些大潮中的人90%以上都會失敗。從歷史數據看,創業者的成功概率小于1%。這就需要我們在一個浪潮之中作理性分析、冷靜思考。
中國芯片的瓶頸在智能芯片
ai的發展,瓶頸到底在哪里?
ai的發展有幾個基本要素:一是大數據,二是算法,三是芯片。芯片很重要,但目前真正具有人工智能的芯片還非常少。
舉個例子,華為的mate10手機,賣點之一是有人工智能芯片。這個芯片的應用不在普通通訊領域,而是在照片處理上。它可以識別并調整照片上光的強度、對比度等,讓人拍出更好的照片,這就是一個人工智能的簡單應用。
從數據的角度說,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會產生海量的數據,現在要掌握一個人的行為很容易,只要有(注冊各種賬戶的)手機號,就可以對這個人的生活習慣和特點了解得一清二楚。這其中產生了很多商業機會。
但是,絕大部分甚至99%以上的數據(對個人而言)是沒用的。我們投資的一家公司,每天會收集到13t的數據,但這些數據本身沒有用,還要經過大量的處理才能把大數據變得有價值,這個過程中就需要算法。算法讓數據變得有序,能把我們想要的東西發掘出來。
歸根到底,我們要把算法和數據處理能力植入芯片。如果沒有這樣的芯片,計算的速度永遠是慢的。
最近的中興事件表明,我們在芯片技術上落后于人。在芯片制造方面,只有少數幾家企業在做,因為需要大量的投資。但做芯片設計的公司卻多如牛毛,有些純粹是濫竽充數。真正能跑出來的芯片設計公司并不多,最后能生產出好的智能芯片的公司就更少。
在我看來,目前中國芯片的瓶頸在于智能芯片生產能力很弱。雖然國內已經可以流片了,但是和國際上相比,還是有差距。
從0到1的創新,需要自由思考的氛圍
未來是ai的時代,今天的中國需要的不僅僅是1到n的創意,更缺乏從0到1的創新。在0到1之間,我們最需要的是自由思考的氛圍和跟國際前沿最新技術交流的平臺。
從ai的瓶頸來看,除了以上提到芯片的問題,還有更多的是制度層面的思考。比如教育方面,我們的中、小學教育,有多少是在教育學生做有創意的東西?也許再過20年,教育體系中有關記憶性的知識完全不需要(再花費大量時間去學習),因為機器人可以替代。
還有很多人擔心,制造機器人是不是人類在自掘墳墓?我們是不是在創造會毀滅自己的敵人?有可能。
去年我去耶魯大學參加了一個短期學習,有一件事讓我非常震撼。他們有一個團隊在在實驗室做出了兩對人工染色體,想研究人工染色體和人類的染色體結合,會創造什么樣的生物。
這個團隊在研究這個問題時非常謹慎,他們把這個項目報到了相關的道德委員會,道德委員會和耶魯大學都要求他們停止這方面研究,因為不知道會創造出什么樣的東西,也許會出現一個人類都無法消滅的東西。最終這個實驗室被永久關閉。
我舉這個例子是想說明,ai到底會產生什么樣的東西,有很多是我們自己并不知道的。這一點讓我感覺ai的應用有其瓶頸和限制。
但是,計算機能否替代人類的創意?是不是將來某一天,機器人能寫出全世界最好的小說?創造出人類歷史上最美好的歌劇?創造出中國有史以來最好的京劇?我們不知道。但我認為,無論是ai技術如何發展,在邏輯、記憶方面,機器人一定會超過人類,但在創造性方面不會超過人類。
當我們進入人工智能時代,幾乎每個人都在談論ai時,有多少技術會對我們未來的生活方式、生存方式帶來真正改變,其技術、制度的瓶頸在什么地方,這些需要我們清楚、理性地思考。
尋找中國創客小程序上線啦!
輕戳
,輕松讀懂創投圈
尋找中國創客戴自更:大數據采集對公眾而言還是黑箱
小程序
本文為尋找中國創客原創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