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其在人們的生活以及產業發展方面的應用不斷深入,進而推動著城市的迭代更新,城市建設融入了越來越多的科技元素,構建現代化的智慧城市成為新時代的重要議題。近日,獵熊座安全技術(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獵熊座”)創始人周偉接受采訪時,就如何將人工智能與智慧城市結合的議題,介紹并分享了他的經驗和見解。
數十米之內可以識別與追蹤物體
據周偉介紹,不同于其他單一的人工智能公司,獵熊座將rf-iot、計算機視覺、大數據深度挖掘處理分析等多種核心技術相結合,將城市公共安全的關鍵節點、散落在城市各處的傳感器連接起來,多種傳感器跨界融合,實現多維動態采集。將城市基礎設施深入收集的海量數據和信息進行智慧聚合,進行結構化深度分析,賦予數據以意義和能量,最終為城市公共安全提供切實的解決方案, 形成一個“多維動態采集——智慧聚合賦能——深度分析應用”的產業閉環。
rf-iot是物聯網感知層的核心關鍵技術, rf-iot把數據從附著在物品上的標簽上傳送出去,數米或數百米之內都可以識別與追蹤物體。其遠近距離均可自動識別的特性,在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及智慧社區及物聯網等領域都將有重大應用。
周偉表示,獵熊座運用rf-iot射頻技術構建覆蓋上海4000個交通道路路口的智能防范物聯網,目前已經有12萬多用戶。獵熊座rf-iot技術目前主要應用于電動自行車智能防盜、非機動車小區道閘管理、老人智能手環、智能消防、智能煙感、智能地下管網監控等方面,其中電動自行車智能防盜系統已覆蓋上海浦東、閔行、奉賢、青浦等區的15個街鎮,27個派出所,實現了電動自行車案件破獲率以及民眾安全感的提升,項目轄區內失竊案發率顯著下降。
老人智能手環充分運用rf-iot智慧感知與移動互聯等新興技術,可實時監測、追蹤老人的行動軌跡,設置活動安全區域,一旦發生老人走失,警方可通過系統平臺,及時找到走失老人。獵熊座已為近2000位失智或高齡老人發放了老人智能手環,共向老人家屬推送老人走失預防報警有效信息1345條,有效降低老人走失事件的案發率,協助民警將21位走失老人全部尋回。
此外,獵熊座利用rf-iot感知技術開發了小區非機動車道閘系統,自動識別電動自行車車輛和車主信息,判斷車輛行駛狀態;當發生車輛被盜,道閘系統能夠實現自動攔截車輛,同時將報警信息發送至車主及安保,第一時間進行案情處置,及時抓捕犯罪嫌疑人。
把圖像監控里的人、車、物分離出來
“2017年起,獵熊座就專注圖像監控智能管理,第一步把視頻監控的地理位置結構化,具體哪一個路口,朝向是哪里,高度是多少,我們把這些離散的數據結構化,標注在地圖上,構建gis地理信息系統,在地圖上對著攝像頭圖標輕輕一點,就能實時調用這個攝像頭的視頻圖像。”周偉說:“第二步把視頻圖像的內容結構化,我們把視頻流中的人、車、物進行識別后進行結構化分離。”
他表示,很多公司現在做人臉識別,其實人工智能主要包括4個方面:機器視覺、自然語音識別、深度學習和機器人自動控制。人臉識別是ai里面很小的一個分支,獵熊座現在在做的其實就是機器視覺,把圖像監控里面的人、車、物分離出來。
周偉介紹,獵熊座充分結合計算機視覺與rf-iot技術,開發了渣土車輛識別系統,包括渣土車識別、車牌識別、車輛芯片識別。所謂渣土車輛識別,就是利用交通部門提供的海量道路關卡數據,通過cnn數據建模,對模型進行針對性、高效精準的訓練,實現接近于視頻幀數的渣土車輛實時識別和追蹤,準確率達到95%以上,并且與已登記的渣土車輛數據進行對比,實時查看車輛異常數據,自主發現違章傾倒渣土、無車牌、遮擋車牌等不法行為,及時通知相關職能部門進行處理。
他舉例說,比如道路上有卡口攝像機,將已經端化的智能圖像識別設備(gf-020)接入,車把流里的土方車輛自動識別出來,甚至于類土方車、農機車輛,外來非法車輛,在郊區傾倒渣土,我們都能自動化識別出來,把這個數據推送給相關部門。
“我們就把原來一個一個圖像監控攝像機變成一個個的傳感器,圖像還是按原來的路由傳輸,我們能把里面的數據清洗出來。清洗出來的數據就可以結構化了。”周偉介紹,現在差不多用一臺服務器能做到一億張照片秒級檢索和響應、比對,這個在全國來講也算是比較先進的。
將“被動”視頻監控轉為“主動”告警防范
2017年,獵熊座根據周浦鎮城市管理中面臨的熱點、難點和痛點問題,為周浦城運中心量身搭建了“慧眼”大數據智慧平臺,充分利用機器視覺結合物聯網、視頻感知、大數據等技術,通過智能感知收集數據,智能搭建“數字神經元”,中央即時智能處理等數字化前沿手段,逐步實現通過平臺化精準治理的目標,進一步提升了周浦地區城市治理的現代化水平。
周偉介紹,獵熊座充分利用十二五期間已建成及十三五期間即將建成的圖像監控工程情況,接入密布街道的成千上萬路視頻監控和道路高清卡口,同時,接入獵熊座在關鍵路口、重要場站和社區、商鋪安裝固定監測雷達搭建智能防范物聯網,通過信息資源融合,部署城運中心慧芯大數據平臺,依托布控的“天網”和“地網”,通過視頻監控平臺,24小時無縫隙、全天候“注視”城區內各個角落,實時掌握城市交通、治安等各面情況。構建“天上有探頭、中間有平臺、網格有隊伍”的網絡,構建“人防+物防+技防”的多維度社會綜合管理體系,建設城市運行管理慧眼大數據平臺。
他表示,慧芯大數據平臺運用視頻感知網和防范物聯網“2個抓手”,與城市現有已建視頻監控體系和獵熊座搭建的智能防范物聯網互通互聯,通過rf-iot、視頻匯聚融合、ai視頻圖像識別、大數據分析、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高科技信息技術,以人、車、物“3個方向”為城市綜合管理的切入口,實現對人、車、物的軌跡跟蹤與定位,編織成一張“封住面,管住點”的動態城市運行管理治安防控網。
他還指出,慧眼大數據平臺可對視頻進行智能分類,以周界防范、人數統計、自動追蹤、逆行、禁停等規則為代表的行為分析技術,對主要交通路口、商業中心、學校周邊、景點流量視頻進行分類整理,設置視頻分類標簽,同時,根據對歷史案件信息的分析,視頻監控中心在特定時段對特定地點進行定時巡邏,自動跳轉關注重點區域,便于視頻監視人員實時掌握人流、交通路段的狀況,將傳統的“被動”視頻監控化轉為“主動”告警防范。通過視頻監控、移動視頻、部分傳感終端與業務系統的智能協同,實現人機結合、人網結合,達到城市運行管理事件從自動發現報警到協同業務系統完成處理的全過程管理與監控。
在城區街道主要出入口部署高清人像卡口,實時捕捉人臉數據,上傳至“慧眼”系統后臺,并對人臉進行生物建模。同時“慧眼”系統將警方提供的40余萬網上追逃對象、歷年來被公安機關打擊處理過的入室盜竊、拎包盜竊嫌疑人圖像資料脫敏后建立大數據人像庫。“慧眼”系統將實時捕捉提取的人臉數據自動上傳至“慧眼”系統后臺數據庫,進行毫秒級即時比對,實時輸出識別結果,一旦人臉比對結果相似度超過90%,系統將鎖定目標人物,并向系統平臺自動發出預防報警提醒;值班民警對系統報警提醒進行人工確認,一旦確認即刻對現場進行布控排查,鎖定嫌疑對象。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