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鞍鋼成功研制生產四代核電快堆技術用不銹鋼,經專家評價,生產的鋼板性能指標控制較好,滿足后續試驗要求。
自2017年7月,鞍鋼承接四代核電快堆技術用不銹鋼產品研發任務以來,僅用不到一年的時間完成了四代核電快堆技術用不銹鋼的實驗室試制,化學成分、關鍵工藝參數的優化與確定,實現了成品鋼板的生產。
從2009年至今,在公司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下,經過鞍鋼核電用鋼產銷研團隊的共同努力,鞍鋼核電用鋼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跟跑到引領,憑借穩定的產品質量及完善的質保體系,取得了較好的業績。
核電用鋼團隊助推鞍鋼產品“駛入”核電用鋼“藍海”
鞍鋼核電用鋼團隊的大部分成員,都是第一次接觸核電用鋼領域。2005年左右,我國核電技術的國產化程度并不高,許多難題攻關都需要外國專家來進行技術支援。
當時,國內核電機組建設項目較少,核電用鋼需求量也不是很大。尤其在2006年到2009年的三年間僅承接了一單70余噸的核電用鋼合同。但與大多數技術人員只著眼于手頭兒工作不同,善于鉆研的鞍鋼核電用鋼團隊成員們擠出更多時間用于科研理論、核電項目信息收集及實驗室新鋼種研制,敏銳地捕捉到核電必將成為未來能源的主要支撐,是改善世界氣候條件的必由之路。
團隊成員們一步一個腳印,踏上了核電用鋼從“淺海”向“深海”過渡的技術儲備之路。他們查閱了大量的文獻資料,利用平凡的三年時間在實驗室完成了近20余種試驗鋼開發!逐漸成長為核電技術領域“百科全書”式的技術“達人”。
而之后的事實證明,那幾年積累的知識和儲備的技術為鞍鋼后來的核電產品開發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成為他們能夠坦然面對核電用鋼客戶苛刻要求,直達“藍海”的信心來源。
面對技術國產化、材料本地化、設備自主化等巨大挑戰,團隊成員咬緊牙關,迎難而上。針對不同品種的鋼種性能,團隊成員不分晝夜地跟蹤每一塊鋼板的生產過程,時刻監控著鋼板的性能,并通過頻繁的取樣分析以及實驗室模擬試驗,設計出滿足生產要求的工藝,使制約生產的難題迎刃而解。
此后,鞍鋼核電用鋼團隊的科研成果紛至沓來——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成功研發出核一級設備安注箱裝備用鋼并供貨,為核電機組堆芯撐起“保護傘”;
搭上“一帶一路”順風車,1200噸核電用鋼乘“華龍一號”首次走出國門,用于海外首個在建的“華龍一號”核電項目——巴基斯坦卡拉奇核電機組;
成功研制超寬幅雙相不銹鋼,結束了我國核電用雙相不銹鋼板依賴進口的局面,填補了我國特種鋼材的短板,達到世界領先,是我國核電關鍵設備與材料國產化、自主化的重大突破;
獨家供貨全球首個“華龍一號”示范工程——福清5號核電機組反應堆壓力容器支撐用鋼,打破國外壟斷……
近幾年來,鞍鋼核電用鋼先后在中厚板、熱軋、冷軋及螺紋鋼筋等領域取得了突破,跨躍碳鋼和不銹鋼兩大領域,現已成功開發各類核電用鋼40多個牌號、70000余噸,相關產品仍保持獨家生產、替代進口,并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政策出口海外。
與國內十余家核電設備制造企業、業主、設計院等單位建立了合作關系,產品涉及華龍一號、ap1000、cap1400、cpr1000、epr等不同核電技術,已廣泛應用在三門、海陽、寧德、陽江、臺山、福清、防城港、巴基斯坦k2、k3等國內外20余座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
圍繞國家核電戰略和市場需求形成四大產品系列
近幾年,圍繞國家核電戰略需求和市場形勢,鞍鋼不斷加強核電用鋼的生產研發,現已建立并完善了四大核電用鋼產品系列,在核電機組關鍵設備用鋼研制生產、下游重點核電項目用鋼市場開拓及產品標準制訂上取得的成績備受矚目。
到目前為止,鞍鋼已建立的四大系列核電用鋼,包括:核反應堆安全殼系列、核島關鍵設備系列、核電常規島配套設備結構件系列及核電用不銹鋼及異質復合鋼板系列。
核反應堆安全殼系列用鋼。主要鋼種為sa-738gr.b,是三代核電機組防止核泄漏的最后一道安全屏障。鞍鋼先后生產10余噸,產品規格實現了從20——130mm的全面覆蓋,鋼板一次性能合格率達到95%以上,并率先在世界首座cap1400國核示范項目上進行了應用。同時,鞍鋼與相關設計單位進行合作開發新一代高強度、高韌性核反應堆安全殼用鋼板,全面實現國產化,并在現有鋼板韌塑性不變的基礎上,強度等綜合性能大幅度提升,實現了鋼板厚度減薄。
核島關鍵設備系列用鋼。鞍鋼獨家生產的核反應堆壓力容器用支撐材料——15mnni,是首個實現國產化的核級設備用鋼。現已成功實現供貨1000余噸(產品規格20-120mm),并在秦山二期,寧德3#、4#,福清,巴基斯坦k2、k3項目上進行了應用。鞍鋼2015年成功實現了核一級關鍵設備穩壓器用鋼16mnd5的開發,并成功通過了封頭及筒體鋼板評定認可,實現了該類產品國內獨家生產、替代進口,首批鋼板現在成功應用到陽江6#核電機組。歷時一年,成功開發了安注箱用高性能18mnd5鋼板,綜合性能完全滿足我國自主設計的“華龍一號”核電機組要求,遠高于國外進口產品實物水平,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國產化。
核電常規島配套設備結構件系列用鋼。鞍鋼獨家生產的寬規格sa-516gr.70(寬度4970mm),實現了控軋及正火兩種狀態交貨,替代了進口,填補國內空白,并成功在福清項目汽水分離再熱器上進行了應用。鞍鋼現已實現ap1000模塊用鋼a588、a36、a572,汽水分離再熱器、凝汽器、高、中、低壓缸設備用sa-285gr.c、sa-283gr.d等常規島設備用鋼開發及供貨,鋼板規格為10-160mm,對于厚度>100mm鋼板可以采用連鑄坯真空復合、連鑄坯鍛軋工藝進行生產,一次性能合格率達到100%,現已實現供貨10000余噸,產品被廣泛應用于三門、海陽、陸豐以及cap1400國核示范項目、華龍一號等三代核電機組的建造。另外,鞍鋼成功實現三代核電機械裝卸系統(mhs)關鍵設備用鋼a36、a572、a516、a514、q345d、q420c、q460c等產品開發,厚度規格范圍為5-150mm,廣泛應用于三門、海陽、榮城(cap1400)、福清、巴基斯坦k2、k3等核電機組環形吊車、乏燃料吊車、裝卸料機以及燃料抓取機等相關設備。
核電用不銹鋼及異質復合鋼板系列。歷時三年研發,鞍鋼成功打通核級雙相不銹鋼a240 s32101生產工藝路線,鋼板綜合性能、表面質量滿足要求。2014年,項目組抓住目前國內外不銹鋼中厚板寬度僅能達到3000mm,且市場需求不斷提高的狀況,積極向公司提出鞍鋼生產不銹鋼中厚板的建議及方案并得到公司領導的認可和支持。2016年,隨著不銹鋼專用固溶處理爐及酸洗鈍化生產線的相繼投產,鞍鋼已具備了配套不銹鋼生產裝備及能力,可生產厚度6-80mm、最大寬度4000mm不銹鋼板,成為目前國內唯一一家具備配套生產寬度大于3000mm的企業。試制的寬規格核級雙相不銹鋼a240 s32101一次性通過用戶評審,成功中標陸豐2#、三門3#及海陽4#核電機組共400噸合同,現正在組織生產。同時,還可按asme、gb/24511等標準進行304系列、316系列、s32205、321、405等各類不銹鋼板的生產及開發。鞍鋼正在與相關單位合作,采用連鑄坯真空復合工藝實現了核電用異質復合鋼板開發,現正在進行產品應用研究評價。
鞍鋼在進行上述四大系列核電產品開發同時,還與相關用戶、業主合作著手進行海上核動力平臺,第四代高溫汽冷堆等新鋼種的開發、研制,盡最大努力實現核電機組關鍵材料的國產化。
與權威核電材料研發機構合作引領國內外核電用鋼發展
鞍鋼在進行核電用鋼產品開發同時,還積極與國內外權威核電材料研發機構合作,成立聯合研發中心、成為我國核電材料產業發展聯盟第一屆理事會理事單位,另外還與鋼鐵研究總院、東北大學、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等單位開展橫向合作。
同時還注重相關知識產權的保護。作為核電用鋼國家標準起草單位,負責編制的兩項核電用鋼國家標準:《核電站用碳素鋼和低合金鋼鋼板gb30814-2014》、《核電站用合金鋼鋼板(gb/t36163-2018)》現已完成正式批準發布。兩項標準不僅提升了鞍鋼在核電用鋼領域的話語權和權威性,更為我國核電設計部門和裝備制造企業在選材、用材方面提供了標準依據,加快了我國核電行業從原材料開發到機組運行發電的自主化進程,為我國核電行業走出國門,實現國家標準國際化提供了支撐。
組織申報各種專利近20余件,打破了國外在高端產品方面的壟斷。鞍鋼三代核電反應堆安全殼用鋼還被國家科技部授予重點新產品,同時被評為中國鋼鐵工業產品開發市場開拓獎稱號。另外,鞍鋼核電用鋼還先后獲得遼寧省、鋼鐵協會、鞍山市科技進步獎、新產品獎等多項獎勵。
未來,鞍鋼將持續與國內權威核電材料研發單位合作,實現核電板材國產化同時,還要實現核電標準國產化、國際化,引領國內外核電用鋼發展,實現核電用板材的全覆蓋,最終成為新一代核能用鋼標準的制定者和材料制造商。
來源:人民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