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能源、智能化、等汽車行業革命性技術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所認可,如何將這些新技術規模化、量產化,成為了一個越來越迫切的問題,為了應對這些新的巨大挑戰,汽車巨頭們紛紛選擇了“抱團作戰”。
、、和戴姆勒成立了新的合資公司,在歐洲建設電動汽車充電站網絡;寶馬與戴姆勒也成立合資公司,在共享汽車、網約車服務、停車服務、充電網絡建設和多模式聯運等五個方面進行業務合并和擴充;前不久,和宣布雙方將攜手推動燃料電池技術的發展;通用宣布與也攜手開發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就在今天(7月5日),汽車與也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一為中國品牌汽車領導者,一為全球動力電池領軍企業,兩大中國品牌的強強聯手,將會擦出什么精彩火花?
強強聯手 打造國內一流新能源產業化能
根據雙方合作內容,雙方有意向在新能源產業鏈上下游進行資本合作,聯合開展動力電池業務。對此,雙方擬聯合成立一家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動力電池合資公司。
通過整合長安、比亞迪各自領域的優勢資源,動力電池合資公司有望成為國內一流的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化供應平臺,不僅搭載到長安體系車型上,在滿足長安體系供貨后也可向第三方銷售。同時,動力電池合資公司還將圍繞電池回收再制造、電池快充、移動換電、充電高速路等領域進行深入研究,形成國內一流的新能源產業化能力。除此之外,長安和比亞迪還將圍繞汽車新能源、智能化、共享出行等汽車發展領域展開全方位深度合作。
作為曾經的競爭對手,長安和比亞迪的合作恐怕會讓不少人感到意外,但實際上,這卻是情理之中的事。隨著各國禁售傳統燃油車的時間表陸續發布,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也將會越來越激烈。眾所周知,電池是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中的核心,所以,未來新能源汽車的競爭實際上就是電池資源的競爭。
作為一家由儲能電池起家的企業,比亞迪至今已在電池領域擁有超過24年的研發、設計、生產、應用經驗,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動力電池,其電池生產效率領先業內5年以上。2017年,比亞迪共申請了1874項專利,位居行業首位,遠高于寧德時代的529項專利。預計到2020年,比亞迪動力電池總產能預計分別可以達到60gwh,遙遙領先競爭對手。
而作為中國新能源汽車領域快速增長的勢力,長安汽車2017年新能源累計銷量達到 61237 輛,相比2016年增長近兩倍。根據長安汽車的“香格里拉計劃”,到2025年,將會累計推出21款純電動產品、12款插電式混合動力產品,實現“充電5分鐘,續航百公里”,插電式混合動力續航里程將超過1000公里。
不難看出,長安汽車此次與比亞迪的合作,實際上就是為“香格里拉計劃”的產品爆發提前布局,是長安汽車整合全球最優秀的資本、頂尖的技術,布局新能源生態圈的關鍵一步。特別要強調的是,長安汽車與比亞迪合資公司的業務包括動力電池的回收和梯次利用,不僅在國內,在全球都稱得上是前瞻布局。
所以,無論是對于長安汽車還是比亞迪來說,這次合作都是1+1>;2的共贏之局。長安汽車可以依靠比亞迪在新能源電池上的優勢,發揮自己的傳統優勢,做強整車;比亞迪則可以借助長安汽車對動力電池的需求,穩固自己的地位。
只有開放 才能真正把產業做大
盡管雙方的合作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會締造雙贏局面,很多人可能還是不免會擔心這次合作的前景。在競爭慘烈的中國汽車市場,各大品牌之間互黑、互撕的案例并不鮮見,中國文化中也有所謂“同行是冤家”的傳統,所以此前雖然也有各種聯盟存在,但實際上都是聯而不盟,實際價值有限。那么,長安汽車和比亞迪這次的合作會不會也是雷聲大雨點小呢?
在4月份的長安汽車戰略發布會上,長安汽車董事長張寶林在正式發布“第三次創新創業計劃”時表示:“如今汽車產業迎來更大的機遇和挑戰,包括消費新升級,年輕化購車群體崛起、技術新模式、價格新結構等,這些都需要廠商以更加開放的心態,達成共贏。”在全新一代上市發布會現場,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也發表了類似的講話:“只有開放,才能繁榮,真正地把產業做大;只有開放,才能產生各種各樣的巨頭。”
顯然,長安汽車與比亞迪的合作實際上是與雙方的戰略決策高度一致的。車企之間,既可以是你追我趕的競爭對手,也可以是親密無間的合作合伙,長安汽車與比亞迪的合作,與此前寶馬與在共享出行上的合作可謂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仔細看長安汽車與比亞迪的合作內容不難發現,雙方可以說是把彼此的優勢發揮到了極致。譬如聯合開發新能源專用平臺、聯合打造智能化汽車、聯合出海、聯合構建立體出行解決方案,都是雙方的優勢領域,長安汽車和比亞迪在這些領域都有著強大的領先優勢。
在與比亞迪合作之前,長安汽車還與寧德時代、博世集團、汽車、滴滴集團、騰訊、百度、阿里巴巴等不同行業的巨頭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在智能化汽車、新能源汽車、出行方案等多個領域開展了深度創新合作。就在昨天,長安汽車還宣布將與華為聯手建立創新中心,雙方將在車載移動通信系統、多終端互聯互通、車聯網評價體系標準建設及新能源技術探索合作。同時,雙方還將持續在工業互聯網、ict基礎設施領域展開合作。
在這個新技術尤其是革命性技術快速迭代的時代,一家車企單打獨斗最終只可能被這個時代淘汰,而以開放的姿態迎接挑戰,整合全球優勢資源為我所用,才可能與時俱進,并走在行業前端。
正如張寶林董事長在長安汽車“創新 創業 創未來”戰略發布會上所說:“如果我們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那么,將來的某一天,這個時代淘汰了你,就真的與你無關了。” 長安汽車之所以和這些新能源產業、智能化領域的巨頭們合作頻頻,展現的正是其開放、共贏的心態,也是為實現其第三次創新創業計劃做充分的準備。
總結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