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汽車公司(tesla)首席執行官伊隆·馬斯克(elon musk)與上海市政府周二簽署了一項至關重要的協議,開始在全球建造第二家汽車裝配廠。
網易科技訊 7月11日消息,據外媒綜合報道,特斯拉汽車公司(tesla)首席執行官伊隆·馬斯克(elon musk)與上海市政府周二簽署了一項至關重要的協議,開始在全球建造第二家汽車裝配廠。特斯拉宣稱,在獲得批準和許可后不久就會開工建設,首批車輛大約在兩年內交付。此外,這家工廠還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才能達到產能50萬輛的目標。對于馬斯克和特斯拉的這一大動作,美國主流媒體紛紛發表評論:
彭博社:特斯拉如何買單引關注
特斯拉與上海市政府簽署的初步協議是其努力取得的重大進展,目的是建設中國首個將由外國汽車制造商全資擁有的生產設施。但由于缺乏有關投資規模的細節,特斯拉財政問題正引起人們關注,因為這家公司在第一季度末僅有27億美元現金。特斯拉長期以來耗費了數十億美元資金,以努力提高model 3電動轎車的產量。robert w. brd公司分析師本·卡羅(ben kallo)表示:“對于投資者(無論是看漲還是看空)來說,目前最大的問題是,特斯拉將如何為此買單,他們必須獲得更多資本。”
繼哈雷戴維森公司(harley-davidson)之后,在特朗普不斷升級的貿易爭端下,特斯拉制定了在美國以外擴張以規避關稅的計劃。盡管馬斯克的股價因總統的攻擊而暴跌,但迄今為止,他的計劃避免了爭議。特斯拉正尋求擴大產能,并更有效地打入全球市場。馬斯克兩年前曾表示,他預計特斯拉2018年將在加州弗里蒙特(fremont)工廠生產逾50萬輛汽車,但由于model 3起步緩慢,其生產速度遠遠落后于預定目標。除了在中國(世界上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取得進展,馬斯克表示,他將在今年年底公布在歐洲建立工廠的計劃。
美聯社:在中國設廠搶占先機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但特斯拉和包括通用汽車(gm)和日產汽車(nissan motor)在內的其他生產商始終不愿將生產轉移到中國,因為它們需要與可能成為競爭對手的中國合作伙伴分享技術。2014年,特斯拉開始在中國銷售汽車,從加州的工廠發貨。盡管如此,中國迅速成為特斯拉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市場。cowen分析師杰弗里·奧斯本(jeffrey osborne——稱:“貿易糾紛可能加速了特斯拉的中國造車計劃,但就長期而言,他們需要在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特斯拉至少從2016年起就討論在中國開設工廠計劃。奧斯本補充說:“仍然需要看看它是如何得到回報的,這是個令人擔憂的問題。”汽車制造商正投入數十億美元為中國開發電動汽車模型。通用、福特、大眾、日產等競爭對手已經宣布與中國本土汽車制造商成立合資企業,為中國低收入市場開發車型。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去年中國純電動汽車銷量增長了82%,達到46.8萬輛。這是美國的兩倍多,后者銷量略低于20萬輛。中國政府正利用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誘使全球汽車制造商幫助中國品牌開發電池和其他技術。
今日美國:海外擴張不影響美國業務
馬斯克曾多次表示,特斯拉將在中國生產電動汽車和電池。特斯拉目前唯一的工廠在美國,它需要在加州弗里蒙特(fremont)的工廠組裝汽車,并在內華達州里諾(reno)的“超級工廠”(gigafactory)生產電池。馬斯克表示:“上海將是該公司美國以外第一個超級工廠所在地。這將是最先進的汽車工廠,也是可持續發展的典范。”特斯拉表示,海外擴張不會影響其在美國的制造業擴張。但對特斯拉來說,期待已久的海外擴張時機似乎不太好,中美貿易爭端正對其造成沉重打擊,加征關稅促使特斯拉將中國汽車銷售價格提高了20%。
一般來說,從頭建設新的汽車裝配廠至少需要幾年時間。此外,在特斯拉雄心勃勃的國際擴張之際,該公司正面臨巨大壓力,要求其加快生產首款面向大眾市場的電動汽車model 3。該公司最近采取了不同尋常的舉措,在加州工廠外搭建了帳篷增加新的裝配線,以提高汽車生產速度。對特斯拉來說,一個積極的進展是,中國政府表示計劃取消此前有關汽車制造商通過合資企業與中國合作伙伴分享技術和利潤的要求,這將提升特斯拉在中國的盈利能力。
cnn:在中國建廠規避風險
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消費者第一次購買新車,中國現在是新車銷售的最大市場。在過去的20年里,世界各地的汽車制造商們爭相在那里建廠。但中國政府一直受到來自美國和歐洲國家的壓力,原因是這些外國企業需要與本土企業成立合資企業,以分享技術和利潤。這就是特朗普政府對中國加征億美元進口商品關稅的理由。中國否認竊取商業機密。但今年早些時候,中國放寬了對汽車制造商的合資要求,允許外國公司單獨擁有工廠。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