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記者王道斌 通訊員李雪 侯宇 6月27日,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骨科手術機器人“天璣”在廣州揭開了神秘面紗。廣州地區首例骨科機器人輔助下骨科手術在廣東省中醫院完成。它能使手術定位精度達到0.8毫米,具有減少失血量和術中組織創傷等優點。“天璣”的出現,標志著骨科手術邁入智能化、精準化、微創化時代。
骨科手術機器人“天璣”。
能節約1/3手術時間
“這個節段完成了,繼續下一個。” 手術室內,廣東省中醫院脊柱專科醫生陳博來正使用骨科手術機器人“天璣”,協助完成一臺腰椎內固定手術。隨著機械臂的移動,醫生僅用了平時2/3的時間便結束手術。
在醫學界,骨科手術有三大難題:視野差、難精準、不穩定。廣東省骨科手術機器人應用中心建設項目負責人、省中醫院副院長劉軍表示,不同于其他外科手術,骨科手術的操作像是在一個四壁都很堅硬的暗箱內進行,視野和角度都存在一定困難。
一直以來,業界嘗試運用新方法解決骨科手術中存在的難題,但收效甚微。x光射線的使用讓醫生在術中通過透視看到骨頭,但缺少立體空間定位;手術機器人達芬奇雖然擅長縫合與剝離,卻無法看到深部組織,骨科手術用不上。
骨科手術機器人“天璣”的誕生讓三大難題得到解決。
“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系統由機械臂主機、光學跟蹤系統、主控臺車構成。劉軍介紹,光學跟蹤系統就像是機器人的“眼”,不僅幫助醫生洞察骨骼的每一個深處,還實時監控每一個手術環節;機械臂就是機器人的“手”,運動靈活、操作穩定,能達到亞毫米的精度;而主控電腦系統就等于機器人的大腦,將醫生的想法傳達給機械臂主機和光學跟蹤系統。
骨科手術機器人臨床應用中心正式啟用
以前,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是國外進口手術機器人,“天璣”則是純正的中國制造,是目前國際上唯一針對骨骼硬組織、能夠開展脊柱全節段(頸椎、胸椎、腰椎、骶椎)、骨盆骨折及四肢骨折手術的骨科手術機器人。
劉軍表示,未來醫院的手術執行官大部分將被機器人代替,機器人將手術中的風險降到了更低。醫生們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去分析病人的病情,提供更高效、安全的診療方案。
當天,“骨科手術機器人臨床應用中心”授牌儀式在廣東省中醫院啟動。省中醫院作為廣東省的牽頭單位,將聯合省內廣州華僑醫院等15家醫院,共同推進中心的建設工作,形成覆蓋省內的診療網絡,提高廣東省骨科疾病的醫療救治水平。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