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ai開發者大會舉辦ai設計論壇機器人交互系統niro發布
2018-07-06 09:33來源:
原標題:百度ai開發者大會舉辦ai設計論壇機器人交互系統niro發布
7月4日、5日兩天,第二屆百度ai開發者大會在北京舉行,此次大會上,百度首次舉辦了ai設計論壇。百度設計體驗委員會主席、百度人工智能交互設計院院長、百度用戶體驗中心總經理關岱松及其團隊,與開發者、合作伙伴分享了百度對于ai時代的設計的階段進展及前瞻探索,并發布了機器人的自然情感人機交互模型niro。百度還宣布與湖南大學達成戰略合作,結合各自的優勢技術和資源,共建聯合創新實驗室及博士后基地,探索ai時代的設計。
百度與湖南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ai時代的設計要“重構”我們所熟知的一切事物
作為百度設計團隊的負責人,關岱松在題為“ai的科技與靈魂”的演講中表示,ai中的‘i’是智能的意思,對設計師而言,這個‘i’代表的則是‘獨特’(individual)、‘靈感’(innovate)、‘創新’(inspiration)。每個時代,都有與之相符合的設計理念的引領,而在ai時代,全新的設計將會重構我們身邊的工具、生產力、生活甚至是心理學。這個重構的過程,是ai時代的必經之路,也是我們賦予ai靈魂的最佳時機。
關岱松在百度ai開發者大會ai設計論壇上演講
與百度在ai技術和產品上的領先一樣,百度在ai交互設計上的探索和落地也在行業內處于領先位置。2017 年11 月,百度就成立了行業內首家人工智能交互設計院,對社會學、心理學等感知科學進行持續研究。關岱松表示,百度ai交互設計已經陸續應用在百度各ai產品中,同時百度人工智能交互設計院的研究方法已經將ai人因工程的研究方法迭代至2.0版本,此次升級是基于數據理解、情緒識別、腦電、機電的研究方法升級。借助迭代后的研究方法,百度人工智能交互設計院會繼續探索ai時代的交互設計方式。
活動現場
用重構設計理念服務百度大腦、dueros、apollo
最新發布的百度大腦3.0已經擁有超過110項開放能力,這些開放的技術能力使我們的ai設計得以從“人和環境”兩個維度對現實世界進行“重構”。比如我們可以通過臉部ar技術,匹配人臉各種表情變化匹配,以全新的交互方式和創新設計為人們帶來多重表情互動,以及超逼真、自然的效果。而在對于“環境”的“重構”上,我們可以借助現有的ai開放技術,借助全新的ai交互設計,使得火車站、機場的安檢通行效率提升至傳統安檢方式的4倍;也可以為幼兒園提供全天候24小時、覆蓋范圍接近100%的智能安全設計。
對話式ai交互系統dueros在此次開發者大會上也正式推出了3.0版本,目前dueros的設備激活量已經超過了9000萬。在這個領域,百度首次向外界透露了他們近期在研發的一個探索方案——讓人與外界的交互從人主動設置進化到環境主動適應人,“重構”人與環境的關系。比如當感知到家里有人時,環境主動提供適合的溫濕度;根據人與屏幕之間距離的不同,主動提供不同的字號、圖文比和排版方式;甚至去嘗試理解人的心理,以便更好地理解他們的表達、情緒,進而理解他們最真實的需求和意圖。
對于無人駕駛產品,百度無人駕駛體驗架構師認為,在ai時代的出行體驗中,百度需要重構一種基于智能的全新駕駛系統。與傳統的有人駕駛不同,在無人駕駛時代,信息、交互和計算都需要進行重構,人與車之間的關系也將因為這些變化而被重構。例如,在有人駕駛的環境下,現有的汽車系統的信息框架更多是圍繞駕駛行為而構建,而在未來無人駕駛的環境下,智能駕駛系統將更側重于構建安全、舒適的乘坐體驗。
機器人的自然情感人機交互模型niro發布即日起開放預約
在談過了百度大腦、dueros、apollo等高速發展的百度ai技術及產品之后,百度人工智能交互設計院在現場為我們帶來了一個更為前瞻性的ai設計參考——機器人的自然情感人機交互模型niro,這個設計瞄準的是人們同樣感興趣的一個未來產品——機器人。
niro由機器人自然語言交互模型、人類情緒應對模型、機器人主動交流交互模型三部分組成。這三個部分所力求解決的,正是現階段的機器人與人交互中存在的最大的三個問題,分別是語音交互不自然、不關注用戶的情感、以及不夠主動。利用現有的ai技術,以及全新的ai設計,百度希望通過niro這款產品,去探索未來機器人的形態。niro的三個模型將逐漸對外披露和開放體驗,用戶現在就可以通過百度人工智能交互設計院的aiid公眾號進行預約申請。
活動現場
在論壇的最后,百度還宣布正式與湖南大學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通過共同建設實驗室、設立博士后基地等方式,在ai交互設計領域開展廣泛研究,共同探索ai時代的交互設計方式。據介紹,此次合作領域包括全新的智能設計知識圖譜與框架,圍繞智能家居、智能駕駛、智能設計等,實驗室的主要研究領域為:智能設計方法與數據驅動設計方法研究、數據與知識可視化設計、智能服務產品系統設計與商業模式研究、智能駕駛與新一代交通體驗、智能產品的人機工程研究、人工智能技術與社會創新等,雙方致力于解決人工智能與交互設計領域的重大關鍵基礎問題和產業應用問題,促進并引領行業的發展、進步。
責任編輯: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布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閱讀 ()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