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烏鎮的浙江贏時勝實業有限公司年產1000噸高檔羊絨羊毛花式紗及混紡紗線和年產3000噸圓機布新建項目開工,該項目主要生產高檔羊毛紗品,項目總投資1.5億元,項目達產后預計年產值達4億元。項目負責人表示,該項目最大的特點是通過機器換人,采用更加智能的自動化設備來取代傳統的機器設備,從而實現用工減少,產品附加值增加,預計項目完成后,用工能比同等規模的企業減少一半。今年,烏鎮的新項目幾乎都是這樣的特點,通過機器換人或“互聯網+”的手段,實現制造業的“智造”。
當前,隨著物聯網、大數據、 智能識別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加速突破應用,人工智能已經成為國際競爭的新焦點、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基于信息科技在產業轉型升級中的關鍵性作用,智能制造成為制造業轉型的主攻方向和重要抓手。烏鎮作為世界互聯網大會的永久舉辦地,已經集聚了一大批技術領先的互聯網企業,更具備“智造”優勢,同時,烏鎮企業家們的視野也日漸開闊,不斷探索著產業鏈的深化與創新發展。
烏鎮的嘉興恒美服飾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服裝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外向型制造企業,是嘉興地區最大的服裝出口企業。在這里生產的服裝,會進入zara、stradixarius、primark等國際品牌專柜。今年,恒美建設了新廠房,這個新廠房擁有智能倉儲,同時,還設有智能車間。智能倉儲,顧名思義就是很智能,它有別于傳統的靠人工和叉車搬運的場景,將采用微型小車實現自動化檢測和打包等。恒美的行政部部長呂亞梁介紹,智能倉儲啟用后,將為企業在倉儲環節減少70%的用工。現在,恒美的智能車間已經部分啟用,在智能車間里,新的自動裁床和模板機取代了人工裁剪布料的繁瑣工序,通過機器的自動編程設置,實現了由機器自動裁剪布料,這不僅減少了人工還減少了布料的浪費。
今年8月,生迪光電年產200萬套新型智能照明、智能硬件、傳感器等物聯網產品建設項目就要開工建設了,該項目總投資2億元,主要生產智能燈具、開關、傳感器等物聯網產品,項目建成后可實現年銷售5億元。生迪光電辦公室主任俞明峰告訴記者,生迪光電在上海、北京、加拿大都有研發團隊,最終,技術會在烏鎮落地成為產品,在物聯網這塊業務上,目前,生迪光電已經在利用智能燈具等為一些實體店提供大數據服務,同時,也已經開始為企業建設智慧工廠,為企業提供車間的災害預警和報警等。俞明峰表示,生迪光電從以前單純從事智能燈具的研發生產到現在又提供物聯網方面的技術服務,這離不開烏鎮濃厚的互聯網氛圍的影響。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