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互聯網+”行動計劃,探討互聯網、大數據背景下的用電與節電技術發展,推動我國節能減排工作的深入開展,11月13日,由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用電與節電專委會主辦的“2015年全國用電與節電技術研討會”在京召開。
會上,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副秘書長陳小良指出,依靠科技進步,借助“互聯網+”優化用電節電問題是促進能源轉型的重要內容,能源轉型是治理霧霾、應對氣候變化的根本途徑。
國網能源研究院院長張運洲表示,未來中國的電力供應不再主要依靠煤炭,可再生能源將成為發展主體。在發電領域,可以通過“互聯網+”更好地消納清潔能源;在終端消費領域,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促進電能的使用,提高電氣化水平,也可以通過節能節電診斷,提高用電效率。
中德可再生能源合作中心執行主任陶光遠指出,由于未來電力系統中,風光電比例很高,電力供應是不穩定的,所以未來的關鍵環節是風光電的補償消納。
通過風光電的補償消納,未來電力供應和服務的模式將是根據用戶的用電特點,提供經濟可靠的定制服務,幫助用戶降低能耗,提高能效。“用盡可能便宜的電,盡可能便宜地用電”不再是遙遠的夢。陶光遠用這句話總結了未來在“互聯網+”時代下的電力供應局面。
來源: 中國能源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