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整個鋁業產能過剩、鋁價持續下滑的大背景下,中國鋁業依賴主營業務盈利的道路依然很不明朗。一位長期跟蹤鋁業行業的分析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成本價與售價的倒掛,將使得以中國鋁業為首的國內同一行業公司繼續處于虧損狀態,且短時間內難以看到這一情況的轉變。”
見習記者饒守春北京報道
臨近年底,作為a股曾經的“虧損王”,在今年前三季度仍然巨虧的中國鋁業(601600.sh)又開始通過轉讓旗下資產的方式來實現業績扭虧。
11月25日晚間,中國鋁業發布公告稱,公司將公開掛牌轉讓中鋁物流100%股權及山西華興鋁業50%股權,兩者掛牌價合計超過31億元。
這一價格對于今年前三季度虧損9.31億元的中國鋁業而言,無疑將給公司今年業績飄紅帶來巨大幫助。中國鋁業亦在上述公告中直言,轉讓中鋁物流將為公司扭虧增盈做出貢獻。
然而,在整個鋁業產能過剩、鋁價持續下滑的大背景下,中國鋁業依賴主營業務盈利的道路依然很不明朗。一位長期跟蹤鋁業行業的分析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成本價與售價的倒掛,將使得以中國鋁業為首的國內同一行業公司繼續處于虧損狀態,且短時間內難以看到這一情況的轉變。”
盡管如此,中國鋁業大股東中國鋁業公司(下稱“中鋁公司”)卻并未停止自身的改革。公司一位內部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中鋁公司作為央企最早啟動改革的公司之一,一直在整合旗下優質資產。
“虧損越多的企業越早改革,這也是時勢被逼的”。然而對于公司未來的發展,該人士表示前景依然不明。
再售旗下資產扭虧
距離2015年結束還有一個多月時間,對于還身處虧損泥淖中的中國鋁業而言,若今年業績還不能扭虧,則將在年后被st。
中國鋁業顯然不愿這樣的事情發生,在主營業務難以扭轉頹勢的情況下,出售旗下資產成為最有效的扭虧途徑之一。
根據11月25日晚間發布的公告,中國鋁業在以逾31億元的價格轉讓旗下中鋁物流與山西華興鋁業相關股權時表示,母公司中鋁公司或許將最終接盤。
對于本次轉讓旗下資產的原因,中國鋁業稱,其中轉讓中鋁物流將為公司扭虧為盈做出貢獻,其實,這并非中國鋁業第一次通過出售旗下資產來實現業績的扭虧。
2013年,在前一年度巨虧82億元,并因此被冠以a股“虧損王”后,中國鋁業正是通過剝離旗下鋁加工資產,最終實現扭虧為盈。
2014年,中國鋁業繼續出售控股子公司中鋁寧夏能源有限公司所屬四家硅產業子公司的資產等旗下資產,但仍難改虧損定局,最終2014年度虧損162.17億元。
進入2015年后,中國鋁業更進入了出售旗下子公司的“快車道”。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完全統計,除去11月25日出售中鋁物流這兩家外,中國鋁業還向外轉讓了包括中國鋁業香港有限公司房屋資產、貴州分公司部分資產以及中鋁南海合金有限公司等在內的數處資產,僅此就回籠資金逾20億元。
與上述公告闡述的轉讓旗下資產原因類似,除去業績扭虧的原因外,中國鋁業多次表示將通過整合旗下資產,進一步盤活公司資產利用率。
上述中鋁公司內部一位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從中鋁整個集團內部而言,通過整合旗下優質資產,能夠起到提高公司整體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這對于整體扭虧也有很大作用”。
“煤電鋁一體化”布局任重而道遠
對于此次資產出售的另一部分——山西華興鋁業50%股份的轉讓,中國鋁業則表示是為了打造山西鋁循環產業園基地的整體戰略部署下,有意引入戰略投資者進行合資合作,共同構建煤電鋁一體化的發展新模式。
據記者獲得的一份資料顯示,中國鋁業公司將在山西投資570億元,在山西重點發展能源、鋁工業、水泥等產業,并不斷延伸鋁產業鏈,發展“煤-電-鋁-高端鋁加工及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形成運城、興縣兩個百萬噸鋁循環產業基地。這便是山西鋁循環產業園基地的整體戰略部署的協議關鍵。
顯然“構建煤電鋁一體化的發展新模式”是中國鋁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戰略。
所謂煤電鋁一體化,即鋁業公司通過自有煤礦實現發電,再利用發的電來實現鋁的提煉這樣一過程。而由于用電成本占了整個成本的40%,實現煤電鋁一體化后,總成本將因此大幅下降。
2012年以來,由于成本高企而市場低迷,國內鋁企大都陷入虧損,而擁有自備電廠的企業則顯示出相對優勢。財務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鋁業虧損高達43億元,而一直以煤電鋁一體化模式發展的神火股份同期則盈利4.39億元。
“2013年中國鋁業將鋁加工行業剝離給母公司,就是想通過整合資產,從而提振公司核心業績。”上述中鋁公司的內部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鋁加工一直是公司重點行業,但之前在上市公司那邊一直發展不好,出于這個原因,母公司將其收回,就是為了更好地將這一塊業務做好。同時,公司將加快構建煤電鋁一體化,從而使成本下降,并抓住以鋁代鋼的機會,開拓新的需求。”
去年10月從成都市市長任上調任中國鋁業公司董事長職位的葛紅林,甫一上任即表示將以“加減乘除”的理念,淘汰落后產能,加碼優質資源,加快向產業鏈高端和價值鏈高端轉型。
有分析認為,雖然中國鋁業的煤電鋁一體化戰略的轉型已經實施近三年,但其要扭轉中國鋁業虧損的現狀,任重而道遠。
“煤電鋁一體化并不能改變中國鋁業目前虧損的狀態。因為盡管這樣成本會下降,但鋁價格同時依然也在下降,在產能過剩的環境下,這一方法很難有實質性作用。其實,只能通過減產以及提振需求來調整,但減產意味著失業率的升高,社會問題隨之出現。”上述鋁業行業的分析師認為。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