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焊火花四濺,一條巨大的“鉆地龍”正逐漸成型。昨日,中鐵科工集團軌道交通裝備有限公司在武漢江夏的產業園內,直徑10米的硬巖掘進機,已開始組裝主驅動設備。
明年2月,這臺巨大的“鉆地龍”將趕在雨季之前交付給印度,價格高達2000萬美元。
除了中鐵科工的硬巖掘進機,還有航天重工3000萬元一輛的“巨無霸”礦車,武重價值過億元的龍門機床……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為魂的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正引領“湖北制造”邁向高端。
走出去請進來,快速提升競爭力
10月12日,來自十堰的智能裝備制造企業華昌達發布公告,稱將定向募資18億元,收購常熟仕德偉和諾克科技兩家企業100%股權,加速借勢互聯網技術開展智能工廠研發。
這家成立于2003年的機電企業,在去年并購上海德梅柯汽車裝備公司,深耕工業機器人集成及焊裝領域的基礎上,今年又成功收購美國本土汽車智能裝備系統集成商dmw公司。
“走出去”正快速提升我省裝備企業產業競爭力。三環成功并購波蘭最大軸承制造企業kflt軸承公司,成為中國汽車軸承企業海外并購第一例。東風汽車集團收購標致雪鐵龍集團股份,成為并列第一大股東。武鋼收購德國蒂森克虜伯激光拼焊集團,涉足激光拼焊裝備制造和加工業務。
“請進來”也在加快轉型升級。武重集團進入中國兵器集團以來,由重型機床向大型高檔精密結構工程和國防軍工領域調整轉型,產品比重中重型機床將會下降到六成左右。同時,創新服務模式,提供系統集成服務和整體解決方案,體現高端價值所在。
大項目大投資,增強創新實力
在孝感航天重工裝備產業園,全球載重量最大的363噸兩軸重型礦用自卸車異常顯眼。
一個車輪兩人高,翻斗底面積近100平方米……這臺名副其實的“巨無霸”,價格超過3000萬元。
高端產品,源自巨額投資。2012年5月,中國航天三江集團與孝感市政府為航天重工裝備產業園簽約奠基。產業園總投資50億元,一期以大噸位電動輪礦用自卸車為主,可形成年產200臺礦車能力;二期則以裝載機、挖掘機等裝備為主。
瞄準高端,一系列大投資、大項目相繼啟動。
總投資5.3億元的武漢南車軌道交通裝備基地一期工程項目,將形成150臺/年城軌車輛新造能力;
總投資4.25億元的武重集團“面向航空航天領域重大技術設備研制與產業化項目”的數字化車間建設,為裝備制造實現智能化生產提供了示范。
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全省裝備制造業完成投資4080億元,同比增長13.9%。其中,金屬制品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分別保持38.3%、33.9%的較快增長。
來源: 湖北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