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5年是證券市場難忘的一年。回顧這一年,注冊制兩年內實行、證監會重拳去杠杠、a股熔斷機制發布、人民幣加入sdr等,成為了十大財經事件。
no1.注冊制兩年內實行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2月9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通過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國務院在實施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中調整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有關規定的決定草案。草案明確,在決定施行之日起兩年內,授權對擬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票公開發行實行注冊制度。會議還提到,待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后,有關部門將制定相關規則,在公開征求意見后實施,并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隨后在同一晚間,證監會在官網也發文表示,要積極穩妥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證監會在文章中表示,將根據國務院確定的制度安排制定《股票公開發行注冊管理辦法》等相關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對注冊條件、注冊機關、注冊程序、審核要求、信息披露、中介機構職責以及相應的事中事后監督管理等做出全面具體的規定,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后公布實施。
no2.人民幣加入sdr
12月1日凌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批準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人民幣成為繼美元、歐元、英鎊和日元之后,加入sdr貨幣籃子的第五種貨幣。人民幣在sdr貨幣籃子中的權重為10.92%,超出日元和英鎊。這也標志著人民幣成為第一個被納入sdr籃子的新興市場國家貨幣。
關于人民幣加入sdr后對老百姓的影響,央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表示,人民幣將是一個更穩定、更廣泛被接受的貨幣,會使中國執行貨幣政策的考量和政策的制定更加有紀律,考量得更全面,使人民幣更加穩健、在全世界的信用更高,結果肯定是減少了你我錢包里的錢的縮水壓力。易綱還表示,將來這個人在全世界各地旅游、上學,包括用人民幣購物更加方便,人民幣是一種被廣泛接受的貨幣。對企業家來說,他們考慮投資,那么人民幣的跨境投資肯定也會更方便。
no3.股市暴跌千股跌停
2015年注定是中國股市難忘的一年。從牛市起步到瘋牛的形成,再到股市暴跌導致個股流動性喪失。
股市暴跌之前,中國經濟實際上面臨著不小的壓力,與此同時,股市的牛市特征極為鮮明。很多經濟學家對此有著各種版本的解釋,且這些解釋也都在論證宏觀經濟下行與股市上行這對矛盾的合理性。可是,即使種種解釋都非常有道理,也不能不顧這樣一個事實:市場過快上漲,會透支未來的盈利預期。很快a股便遭遇暴跌,6月19日,上證綜指重挫6.42%,創業板指數下跌5.41%,兩市近千只個股跌停。從6月15日到8月26日,滬指累計跌幅高達45%。
下跌以多米諾骨牌式的反應上演:先是機構主動降杠桿,隨后前期大漲的個股開始暴跌,導致高比例配資賬戶開始爆倉,配資平臺為自保開始強制平倉,使得更多的股票暴跌,最后甚至連非配資賬戶也開始拋售股票。
no4.證監會重拳去杠杠
“緊兩融、清配資、限期指”,短短三個月不到的時間里,a股市場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快速去杠桿風暴。
伴隨著市場調整出現的主動與強制平倉,融資融券余額由22730.35億元的歷史高點急劇下行至觸及的年內低點9622.62億元,不到三個月驟降逾1.3萬億元,速度之快、幅度之大出乎市場預料之外。與此同時,針對場外配資的清理整頓多次啟動“加速鍵”,業內人士預計配資業務停止可能帶來杠桿資金規模縮減7000億元左右。
這場去杠桿風暴從場外配資、兩融延續到傘形信托,演繹出一場最鮮活的風險教育。虧損嚴重的投資者不少,此前攪動市場的配資業元氣大傷,絕大部分配資公司已經停業,券商的兩融業務亦門可羅雀。但恰如業內專家所言,成熟的市場會在歷次教訓后自我強化,不會停止修補制度漏洞、規范參與者行為模式的步伐。
no5.a股熔斷機制正式發布
在經歷了年中的大幅波動后,資本市場的制度完善持續推進,投資者呼吁的熔斷機制日前出臺。12月4日,上交所、深交所、中金所正式發布指數熔斷相關規定,熔斷基準指數為滬深300指數,采用5%和7%兩檔閾值,將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與征求意見稿相比,正式發布的指數熔斷機制作出了如下調整:將觸發5%暫停交易30分鐘縮短為暫停15分鐘;相應的,將14:30及之后觸發5%暫停交易至收市,改為自14:45及之后觸發5%暫停交易至收市.其余制度要點保持不變,包括:選擇滬深300指數作為基準指數;指數觸發7%閾值就直接暫停交易至收市;集合競價階段出發熔斷機制自開盤實施熔斷;早盤熔斷時間不足的午盤開盤后補足;熔斷機制實施指數期限聯動;股票停牌和指數熔斷期間重復的,熔斷優先,即熔斷結束后再復牌。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表示,引入指數熔斷機制,為市場在大幅波動時提供“冷靜期”,有助于市場穩定,維護市場秩序,保護投資者利益。
no6.央行5次降息4次降準
2015年短短一年內,央行四次降準、五次降息,讓整個市場的融資成本下降。截止10月24日,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4.35%;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1.5%。
據調查顯示,93%的參與機構認為,央行今年年底前會維持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在1.5%不變;但33%的參與機構預計,基準利率未來三個月里會繼續下降;在2015年已降息五次的基礎上,市場預計央行明年仍有可能繼續降息。
展望2016年,海通證券姜超團隊稱,由于1.5%的存款基準利率已離零不遠,預測明年頂多有兩次左右降息,遠不如2015年的5次。準備金率下調空間依然巨大,預測2016年或繼續降準4到5次,但主要對沖資金流出,沒有降息作用大。未來利率下行空間有限,未來a股格局將從過去幾年估值提升的快牛演變為以企業盈利為主要驅動的慢牛。
no7.亞投行成立進入倒計時
6月29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協定》簽署儀式在北京舉行。57個意向創始成員國代表齊聚北京見證這一歷史時刻,開啟亞投行正式成立的“倒計時”。7月6日,中國政府正式提名金立群為亞投行候任行長中方候選人。
國家主席習近平于11月18日出席在菲律賓舉辦的apec會議時表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是區域互聯互通的重要支撐平臺,中國及有關國家正在加緊籌建,銀行預計于今年年底前正式成立,備選項目儲備工作也已經啟動。
據悉,亞投行在開業初期仍將立足傳統基礎設施領域,促進成員國的互聯互通,努力實現經濟增長和就業增加。具體而言,亞投行運營初期的項目將重點立足能源、交通、城市發展、農村發展、物流等5大領域,此后才會陸續將項目延伸至其他生產性領域。此外,亞投行的運營將有望增強對“一帶一路”項目的融資支持。
no8.金融反腐進入深水區
10月30日,金融反腐的大幕正式拉開。10月31日,中央第七巡視組組長劉卒帶隊進駐證監會。第十三巡視組組長朱保成則帶隊進駐中信集團。11月3日,2015年中央巡視組第三輪專項巡視已全部進駐含21家金融機構在內的31家單位。
據不完全統計,年內,已立案查處銀行高管12人,其中副行長及以上級別8人;券商高管15人,另有3人失聯。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在證監會官員中也有8人因涉嫌內幕交易、偽造公文印章等落馬。截至目前,2015年“金融圈”累計落馬(失聯)官員38人。
金融反腐的前奏是以證監會主席助理張育軍涉嫌嚴重違紀接受組織調查開始,9月16日,中紀委監察部網站發布消息稱,證監會主席助理張育軍涉嫌嚴重違紀接受組織調查。10月13日,國務院免去張育軍中國證監會主席助理職務。隨后,11月13日,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黨委委員、副主席姚剛涉嫌嚴重違紀,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
no9.養老金入市正式獲批
從該不該入市,到如何入市,與養老金相關的話題一直備受關注。隨著《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公開征求意見,養老金入市的傳言在6月塵埃落定。
《辦法》劃定了養老金的投資范圍和投資比例,擬規定養老基金限于境內投資,限定投資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養老金產品的比例,合計不得高于基金資產凈值的30%。《辦法》還提出養老基金可以投資國家重大項目和重點企業股權的比例,其合計不得高于養老基金資產凈值的20%。
養老金投資運營方案出臺突破了觀念和體制的雙重“禁錮”,數萬億的養老基金終于可以運轉起來保值增值。分析認為,雖然養老金入市的消息在股市大跌時公布,但它對于股市短期能夠起到的作用有限,因為從意見出臺到資金真正歸集上來再交由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運營,還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
no10.“互聯網+”頂層設計出爐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要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并要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造成推動中國經濟繼續前行的“雙引擎”之一。
經李克強總理簽批,國務院印發《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這是推動互聯網由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拓展,加速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增強各行業創新能力,構筑經濟社會發展新優勢和新動能的重要舉措。
《指導意見》提出,到2018年,互聯網與經濟社會各領域的融合發展要進一步深化,基于互聯網的新業態成為新的經濟增長動力,互聯網支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作用進一步增強,互聯網成為提供公共服務的重要手段,網絡經濟與實體經濟協同互動的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到2025年,“互聯網+”新經濟形態初步形成,“互聯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
來源: 投資快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