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新一代數字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得電力企業新業態、新模式、新服務探索成為電力行業業內、業外關注的熱點問題。這也為目前進行的電力體制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新一代數字技術的發展,對電力行業影響最明顯的是電網、發電集團目前正在大力推進的綜合能源服務,未來的電力現貨市場、期貨市場開展完成后,新一代數字技術對電力行業的影響無疑將更加全面,更加深刻。無論是電網企業,還是電源企業,要在電力市場化改革進程降低成本、提升服務、確保安全都將面臨產業全方位、全角度、全產業鏈與數字化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需要,以實現提高全要素生產力。
在日前由中國電力發展促進會主辦的“新一代數字技術在電力企業應用研討會”上,中國工業報記者采訪到了中國電力發展促進會秘書長游敏,他向記者闡述了新一代數字技術如何在電力企業深度融合面臨的問題。
輸電也是輸信息
游敏秘書長表示,一直以來,電力行業都是千方百計在確保安全、高效、穩定供電,但對于輸電的同時還是輸出信息這一重要問題認識不夠深刻。數字化社會,特別是大云物移智的數字技術在各行各業新業態、新模式的探索和推廣,讓電力行業企業深刻地認識到輸電的同時還是輸信息的重要潛在價值。
國資委結構處處長劉居正認為,目前,中國電力行業因為自身的行業特點,不管是電網還是發電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已經產生了海量的數據,現在需要做的是把數據產品信息進行智能化應用,積極服務電力企業的生產經營。
事實上,對于電力行業企業而言,云計算、互聯網、大數據、社交、移動技術、人工智能,這些技術在不同的應用場景下進行組合,就有可能給企業帶來創新機會。如云計算和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可以實現電力供應商與終端用戶之間能量流、信息流的全互聯;物聯網和大數據能夠在能源的產業鏈、各個關節實現透明化;大數據能夠比較準確地預測未來的用電量乃至精準定位到每個用戶的生活習慣。上述這些新技術的普及應用,將極大地提升用電客戶的消費選擇權、參與度和各種極致體驗。
游敏告訴記者,目前包括格力、海爾、阿里等企業都在積極地跨界參與能源電力的業態、模式和服務創新。作為電力行業的電網企業、電源企業不能被動應對,應該主動利用自身固有的優勢主動跨界出去。這個跨界的前沿陣地,可能就在電網、電源企業的it信息部門。發電企業在積極實施綜合能源服務過程中,也將面臨跨界經營的戰略選擇,這些都將提升電力企業內部的科技信息部門,在企業內部的戰略決策、生產經營當中,逐漸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甚至要扮演主要的角色。目前,一些發電企業正在開展智慧電廠、數字電廠建設,有些企業已經取得了實質性的進步。據國網思極神往位置服務(北京)有限公司雙創中心實驗室主任馬軍表示,國網目前正在進行的“一圖兩網”業務體系架構:時空位置網主要是依托國網公司現有的資源,依托我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立北斗精準位置服務網,微信息化提供時空基準。能源物聯網主要是利用現有的電力光纖、電力無線專網和其它互聯網技術,實現數據采集、數據處理、預警預測等,使能源和信息,特別是能源傳輸過程中的信息流能夠互聯互通。
能源專業地圖則能夠使現實世界更直觀、更清晰地為用戶進行展示,同時結合數據分析的能力和功能,為大家做決策、做規劃設計提供分析的支撐手段。
在能源地圖方面,國網有自主可控的基礎gis平臺,同時結合現有的環境數據、設備數據,以及地理信息的地圖數據,通過加載電網的模型以及電網的資源數據為電網的規劃、建設、運行、檢修和營銷提供數字化的接口,同時國網還期望在未來能夠更多地接入行業的模型和行業的資源數據,為行業用戶,特別是能源行業的用戶提供數字入口。
據了解,目前,gis平臺基本上覆蓋了國網公司全部的版圖,接入的數據已經達到了15.6億余臺,存儲的數據容量超過了300tb,電網資源的數據超過了60tb,數據量非常大。
數字就是資產
游敏認為,目前,電力企業在信息化建設方面,要比其他一些行業走在更前面,但是把數字作為資產來管理,這是個全新的概念。大部分電力企業的售電信息、用戶信息例如用戶用電習慣,都沒有充分挖掘出來。國家電網、南方電網這樣的大型電力企業,如果能夠開發利用好用電信息,與智慧城市建設接軌,未來的市場空間和開拓潛力十分巨大。另外發、輸、變、配電環節是智能制造、智能巡檢、狀態檢修的重要應用場景,把數字信息作為資產來經營,顯然也是未來電網企業、電源企業業務中很重要的業務。
用友能源公司作為一家為電力行業企業提供數字化服務的公司。其行業總監劉若飛認為,用友今后在電力數字化上有兩大支撐:第一個是人財物的erp信息化支撐;第二個是管理整個發電集團生產、銷售的電力行業一體化云平臺。通過多年的規劃,用友今后對于智慧電力在電廠側有六大塊應用,可以滿足電廠日常的生產運營。首先是智能安全;二是智能檢修,檢修要落在電廠側進行業務處理;三是智能運行,包括機組和設備的日常運行,要在電廠側搭建相應的應用;四是經營決策分析;五是數據資源共享積累。在電廠側要搭建數據中心,把數據資源進行共享以及儲存。六是外部資源的引入,智慧電廠提倡的是一鍵啟屏,在業務中外圍的工作、低端的業務操作會慢慢地傾向于外包。
劉居正認為,實現傳統行業的轉型升級實際上是將傳統的生產數據化,數據信息化,信息智能化,最后再通過智能產業化,形成這樣一個環環相扣的鏈條。以電力企業為例,通俗地講是從傳統工業時代的生產過程,把它進行數據化改造,形成一大堆數據。第二步是從數據中提取出信息。第三步是讓這些信息智能化,讓信息說話,改造生產流程,從而更好地促進電力生產、供應和消費。最后一步,從生產中來到生產中去,以信息化促進能源電力的智能化,進而加快實現“安全高效、清潔低碳”能源體系的構建。
突破知識鴻溝
游敏強調,電力企業相關負責人要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來改造電網,還需要做到的一件事就是突破知識鴻溝。目前,很多數字技術企業,他們的知識結構,跟電力行業的業務生產流程,存在著一定的跨界的知識鴻溝。電力企業對安全的要求非常高,現在企業里大部分是1960至1975年出生經營管理者,他們的知識結構相對于it界新一代數字技術的發展,有一定的差異。這個知識鴻溝決定了他們在聽取it界企業介紹的時候,需要象行業協會這樣存儲著各類專家的智庫來做深度的互動、溝通和轉化平臺。
游敏認為,新一代數字技術在電力行業企業的應用,面臨著跨行業、跨企業、跨所有制、跨知識結構,制訂不同行業接口技術標準等等的現實困難,而這恰恰就是電力行業協會未來生存與發展的重要空間。中國電力發展促進會換屆以后,在鞏固原有技術標準的基礎上,將促進大、云、物、智和區塊鏈等新一代數字技術在電力行業的應用作為主要的服務內容。希望通過搭建電力企業與新一代數字技術企業的溝通互動平臺,為能源電力企業實現“四個革命、一個合作”做出自己的貢獻。
來源:中國工業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