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十年,農業大數據領域可是“好戲連臺”。
近日,農業部發布《關于推進農業農村大數據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到2018年基本完成數據的共用共享,2020年實現政府數據集向社會開放,2025年建成全球農業數據調查分析系統。
隨著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推進,農業農村大數據與農業產業全面深度融合,正成為現代農業新型資源要素。
“重點在于大數據發展計劃在第一產業領域的落地,農村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將率先受益?!眹┚卜治鰩煷骺嫡J為,“這順承了‘產業融合’觀點,以大數據為重要支撐點,借由農業信息化和生產智能化打破傳統小農格局才是其應有之義”。
十年實現“三步走”目標
按照《意見》,農業農村大數據將在未來十年實現“三步走”的發展目標。
到2017年底前,農業部及省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數據共享的范圍邊界和使用方式基本明確,跨部門、跨區域數據資源共享共用格局基本形成。
到2018年底前,實現“金農工程”信息系統與中央政府其他相關信息系統通過統一平臺進行數據共享和交換。
到2020年底前,逐步實現農業部和省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數據集向社會開放,實現農業農村歷史資料的數據化、數據采集的自動化、數據使用的智能化、數據共享的便捷化。
《意見》提出了三鏈聯通的目標:到2025年,實現農業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的聯通,大幅提升農業生產智能化、經營網絡化、管理高效化、服務便捷化的能力和水平,全面建成全球農業數據調查分析系統。
除此外,《意見》還明確了農業農村大數據發展和應用的五大基礎性工作和十一個重點領域,包括夯實國家農業數據中心建設、推進數據共享開放、發揮各類數據的功能;突出支撐農業生產智能化、實施農業資源環境精準監測等11個重點領域。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宏觀室副主任李國祥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當前糧食種植生產的數據統計、農產品價格波動數據、農民收入數據、農產品電商流通數據等都是農業大數據的重要內容,未來還將更加廣泛,尤其是農產品產量與交易量、價格之間的統計,將更趨向精確,提高農民生產效用。”
“三鏈”聯通助農業發展
當前,我國農業既受到價格“天花板”和成本“地板”的雙重擠壓,又面臨補貼“黃箱”和資源環境“紅燈”的雙重約束。當務之急則要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
而按照農業大數據的發展路徑,通過發展農業信息化,實現農業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的聯通,“三鏈”聯通,成為現代農業“破壁”前行的主要抓手。
“未來我們一定要樹立大數據觀念,因為信貸的信息化技術以及發展的新業態,數據都能夠及時產生,未來這些數據可能將直接指導農民生產、流通、物流,特別是農民在將來以銷定產,定制農業、智慧農業、精準農業等,將會充分利用大數據,相信將來大數據能夠在農業現代化、新農村建設、農民奔小康的過程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崩顕檎J為,如果能夠把各種數據匯總起來,在大數據指導下,農民基本能夠掌握農產品的大致走勢,農業生產不再盲目,可以避免出現更大損失。
而通過發揮大數據在農業農村發展中的重要功能和巨大潛力,有利于提高農業生產精準化、智能化水平,推進農業資源利用方式轉變,也有利推進農產品供給側與需求側的結構改革,提高農業全要素的利用效率。
按照《意見》的規劃,十年之后,將建成國家農業數據云平臺,建立完整的農業數據監測制度、專業的農業數據分析制度、統一的農業數據發布制度、有效的農業信息服務制度,形成農業農村大數據“一張圖”。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