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強調,此舉是為保持金融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貨幣信貸平穩適度增長,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2月29日晚間,《證券日報》記者獲悉,央行決定自2016年3月1日起,普遍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以保持金融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貨幣信貸平穩適度增長,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截至今年1月末,本外幣存款余額141.99萬億元,人民幣存款余額137.75萬億元。按降準0.5個百分點計算,理論上此次降準釋放的資金將超過7000億元。
1月18日,央行宣布,自2016年1月25日起,對境外金融機構在境內金融機構存放執行正常存款準備金率政策。境外金融機構不包括境外央行(貨幣當局)和其他官方儲備管理機構、國際金融組織、主權財富基金等境外央行類機構。
央行強調,對境外金融機構境內存放執行正常存款準備金率,是對我國存款準備金制度的進一步完善。這一措施不會影響境內人民幣流動性,央行將綜合運用各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中國經濟轉型過程中的“三期疊加”將延續相當長時間,因此不能一直使用短期工具來替代長期工具,央行貨幣政策的獨立性有必要加強,因此降準的必要性依然存在。
章俊表示,如果央行由于顧忌匯率貶值壓力而保持相對中性偏緊的貨幣政策立場,那么經濟增長在失去貨幣政策支持的情況下可能會繼續下滑,而看空中國經濟的情緒上升之后反過來會加大資本外流和本幣貶值的壓力。在這種情景設想下,央行是否有必要因為匯率問題而維持中性偏緊的貨幣政策立場就值得重新思考和商榷。
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表示,央行降息降準,目的是維持貨幣市場的寬松環境,利于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利于房地產市場的穩定,對經濟增長有重要的穩定作用。對于股市回暖有重要作用。
華泰證券分析師羅毅表示,此次降準對股市形成正面維穩作用,尤其對金融藍籌是長期利好。
業界專家認為,央行今年可能持續保持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年內仍有若干次降準和一次降息的可能,同時公開市場操作的力度將加大。財政政策方面,結構性減稅無疑是重點,間接稅和流轉稅是減稅的重要方面,但是個稅和房地產稅等直接稅的調整同樣重要,而且難度更大。
來源: 證券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