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調查機構makit周二(3月1日)公布的歐元區pmi數據顯示,歐元區2月制造業擴張速度為一年來最慢,因價格深度打折并未能阻止訂單增長下滑的勢頭;在歐元區各成員國制造業中,德法兩國幾乎陷于停滯,意大利增速也放緩。
數據顯示,歐元區2月markit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終值為51.2,創下一年來最低水平;但與預期值和初值持平(兩者均為51.2),同時已經連續兩年多高于榮枯分界線50。
歐元區產出分項指數亦降至52.3,創一年最低水平,低于1月的53.4,但高于初值51.9;該分項指數納入周四發布的綜合pmi計算中,并被視為重要的增長指標;令決策者擔憂的是,在制造業增長放緩之際,企業降價的幅度為2013年6月以來最大:歐元區2月產出物價指數由48.3降至47.6,同時投入物價指數下降速度也為2009年7月以來最快。
markit首席經濟學家chriswilliamson表示,人們愈發擔心2016年該地區經濟增長再度疲軟,甚至再度下滑。全球局勢惡化,加重了內需低迷的影響;由于所有指標都下滑--從產出、需求至就業和物價,調查數據將加大歐洲央行迅速且大規模采取行動的壓力,以避免另一次景氣下滑。
德國
日內公布的另一份調查數據顯示,德國2月制造業幾乎未有增長,同時行業活動水平降至15個月最低。
數據顯示,德國2月markit制造業pmi終值為50.5,略高于預期值和初值(兩者均為50.2),且穩穩守在榮枯分界線50之上,但低于1月終值,進一步顯示制造業對德國2016年第一季經濟成長的貢獻將不大。
markit經濟學家oliverkolodseike稱,德國制造業火車頭似乎已經后繼無力,企業正同時面臨國內外需求疲軟。
同時,德國2月新訂單及新出口訂單雙雙創下2015年7月以來最低增速,調查顯示,這是因為制造業一年半以來首次裁員,以及未完工訂單增速創下七個月來最慢。對此kolodseike表示,肯定存在企業在未來幾個月繼續裁員的危險。
數據還顯示,德國的通縮壓力加大,能源和原材料價格下降,導致投入成本降幅創下2009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快。相應地,一些企業開始降價。對此kolodseike總結稱,整體而言,對于德國制造業將在年初重拾可觀增速的希望,數據著實給予了一記重擊。
法國
日內公布的另一份調查數據顯示,2月法國制造業活動停滯,因需求低迷,該行業難以出現令人信服的復蘇。
數據顯示,法國2月制造業pmi終值為50.2,略低于預期值和初值(兩者均為50.3),但仍高于榮枯線50。
接受markit調查的部分經理人稱,2月法國制造業停滯原因在于,需求低迷且預算有限,而新訂單連續第二個月減少。
markit分析師jackkennedy稱,新訂單減少又是數據疲軟的原因,促使企業小幅減產;而與此同時,該調查的物價分項指數顯示已處低位的通脹繼續承受下行壓力。
意大利
數據并顯示,意大利制造業2月擴張速度降至12個月以來最慢,表明近幾個月以來的經濟增長放緩之勢料將延續。
markit報告稱,意大利2月制造業pmi終值降至52.2,為一年以最低,低于預期值52.3和初值53.2。
調查同時顯示,該國2月產出及新訂單增長速度都明顯低于1月。新訂單分項指數降至52.1,為一年來最低。
來源:匯通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