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鐵隧道局、洛陽lyc軸承有限公司聯合研制并成功應用于施工的國內首臺盾構主軸承,日前在合肥通過專家組評估驗收,表明盾構機核心部件中國造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此次通過評估驗收的主軸承直徑2.6米,能滿足直徑6——7米盾構機連續工作1.5萬小時以上。而裝備國產主軸承的這臺盾構機是由中鐵隧道局再制造的產品。從2016年11月投入現場使用到2018年3月完成施工任務,盾構機累計掘進2369.65米,最高日掘進28.5米,最高月掘進397.5米,性能達到盾構機新機水平。在掘進過程中,國產主軸承未發生任何異常,狀況良好。
通過對主軸承的制造、使用狀況、監測情況進行論證,中國軸承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周宇、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掘進機械分會秘書長宋振華等專家組成員一致認為,國產盾構主軸承在工程應用中運行平穩可靠、技術指標達到或部分超過了國外同類產品,能夠滿足工程使用要求,下一步可向行業內進行推廣。
盾構機是一種集機、電、液、傳感、信息技術于一體的隧道施工成套設備,廣泛用于地鐵、鐵路、公路、市政、水電等隧道工程,具有自動化程度高、節省人力、施工速度快、不受氣候影響、開挖時可控制地面沉降、減少對地面建筑物的影響和在水下開挖時不影響水面交通等特點,是衡量一個國家工業制造水平的大國重器之一。
“經過多年的再制造探索,我們已推動實現了盾構機主驅動減速機、設計制造、泡沫添加劑以及壁后注漿等關鍵技術國產化,但作為核心部件的主軸承始終依賴進口。”中鐵隧道局副總經理陳建介紹,“國內盾構機生產廠商為主的訂單,甚至已經將國外軸承生產企業全年產能排滿,出現了搶訂單的現象。嚴重的進口依賴癥,隨之而來的是越來越嚴峻的畸形賣方市場,大國重器核心部件始終受制于人。”
洛陽lyc軸承有限公司在上世紀80年代開始盾構主軸承國產化研究。2007年,為解決此類重大裝備關鍵技術制約,科技部啟動了國家863計劃先進制造技術領域“全斷面掘進機關鍵技術”——土壓平衡盾構主軸承研制工作。洛陽lyc軸承有限公司技術中心高級工程師周琳說:“我們運用前期的技術積淀,不斷創新,在研發盾構主軸承設計分析技術、大模數齒圈單齒背冷感應淬火技術、表面淬火硬化層深度無損檢測、精密加工工藝等方面取得重大技術突破,掌握了盾構主軸承失效形成、設計、檢測、制造等一系列核心技術,形成一系列國內獨有的材料、熱處理、檢測標準。研發的產品通過實驗和應用驗證,取得良好效果。”
2015年,為了實現大國重器核心部件的國產化、突破盾構主軸承研發瓶頸,中鐵隧道局聯合洛陽lyc軸承有限公司,利用航空精密軸承國家重點實驗室平臺組建了大直徑復合盾構主軸承研制科研團隊,開展盾構主軸承的研制。中鐵隧道局對盾構主軸承進行建模分析、驗收,并進行后期盾構主軸承監測數據分析、反饋使用數據,洛陽lyc軸承有限公司充分發揮主軸承研發優勢,雙方強強聯合,共同推動盾構主軸承的研發進程。
“期間,我們獨創了異型金屬保持架焊接工藝技術,建立了國內盾構主軸承的設計理論和方法,初步搭建了主軸承試驗和應用平臺,主軸承研發的核心難題逐漸被攻破。”周琳介紹說。
2016年9月,雙方聯合研制的盾構主軸承通過行業專家的出廠驗收。“國產主軸承是施工單位與科研單位優勢結合的產品,我們充滿信心,特別是在通過出廠驗收后,我們更覺得有責任和義務進行工業性試驗,早點把科研產品推向市場,實現盾構主軸承的中國造。”中鐵隧道局總工程師洪開榮說。
經過多方努力,科研團隊決定在中鐵隧道局承擔施工的合肥軌道交通三號線2標項目進行工業性試驗。歷時一年五個月,這臺集國產主軸承和再制造技術于一身的盾構機成功完成施工任務,軸承性能良好,經受住了實踐檢驗。接下來,這臺盾構機將轉戰合肥軌道交通四號線6標項目,繼續承擔更為艱巨的2.7公里掘進任務。
中國軸承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周宇、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掘進機械分會秘書長宋振華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在軸承行業和掘進行業共同推進下,盾構主軸承這一高端裝備核心件成功實現國產化應用,填補了國內空白,為掘進行業推進國產化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下一步,洛陽lyc軸承有限公司將繼續優化和提升盾構主軸承的研制水平,提高此類產品產業化規模,與中鐵隧道局一起共同推動盾構機這一大國重器中國造的進程。
據了解,評估會后,多家盾構機制造企業和隧道施工企業已與洛陽lyc軸承有限公司達成訂貨意向,其中一套盾構主軸承直徑達到4.8米。同時,在洛陽lyc軸承有限公司生產現場為多家企業研制的3套盾構主軸承和多套再制造盾構主軸承正在加工過程中。
來源:中國工業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