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升級,讓“寒冬”變“暖冬”——中國石油裝備制造業務增強盈利能力的思考
編者按:在國際油價持續低位運行、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石油裝備制造業務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石油裝備需求減少,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中國石油裝備企業怎樣扭虧解困?怎樣轉型升級、降本增效?
在2月底舉行的集團公司2016年裝備制造工作會議上,代表們深入探討。本期裝備制造專版對此次會議內容進行梳理,為讀者深入解析。
2015年,國際油價在七年低位附近沖高回落,上演了一場“低谷過山車“,各大石油公司紛紛壓縮投資應對市場“寒冬”。石油產業鏈末端的裝備制造業務也深深感受到了低油價的“寒意”,一場油氣裝備大考正在進行。
“去年在國際市場上拿訂單太難了。單子少,金額小,參與競標的對手卻比往年都多?!毖b備市場整體遭遇需求不振,裝備制造企業普遍有類似感受。
2016年也恐難等來油價回升的“春天”,裝備制造業務該如何打好低油價下的“突圍戰”?
“通過降本增效帶來的發展空間有限,裝備制造企業要聚力于做好‘加法’,加大‘走出去’力度,進一步拓展國內外市場,努力拓寬服務領域。”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沈殿成在集團公司2016年裝備制造工作會議上指明了未來發展方向。
做優服務,贏客戶者贏天下
從上世紀末開始,歐美的很多傳統制造強企,就已經在嘗試向服務型制造模式轉型。根據美國學者最早提出的定義,服務型制造就是通過給產品賦予更多服務來創造更多附加價值的過程。
中國石油裝備制造業務也正逐漸由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過渡,必須借鑒國外裝備制造業的發展經驗,改變只生產銷售產品的傳統業務模式,向產品研發、制造、銷售、服務綜合一體化業務轉變,拓寬業務領域,提高服務收入比例。
在裝備整機市場需求大幅下降的形勢下,裝備制造業務應向深處挖掘客戶需求,從煙氣輪機、發動機、壓縮機等產品集中發力,拓展增值服務,延伸產品價值鏈,推動企業從提供單一產品向提供綜合解決方案、從一次性產品銷售向全生命周期產品服務轉型升級。
渤海裝備公司與長慶油田合作開展油田注水一體化服務,成功實現“產品+服務”轉型,取得了新突破。針對易損件壽命短的狀況,渤海裝備公司通過開展研發攻關和技術運維,使閥組易損件壽命由原來的72個小時提升到1500個小時以上。同時輸出服務隊伍600余人,新增服務收入達2000萬元以上。
服務型制造還應順應工業4.0、“互聯網+”等發展趨勢,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對傳統油氣裝備制造業進行深度改造,加大裝備制造信息化建設。渤海裝備公司2015年建立了“互聯網+煙機”應用平臺和中華煙機網,對25臺煙機實行聯網在線服務,通過“互聯網+”,對煙機的亞健康進行診斷預警。同時,建立中國石油、中國石化2個配件庫,為四川石化、呼石化等企業提供煙機和特閥大檢修服務。這種一體化服務有效拉動了配件及檢維修業務市場份額,實現全年檢維修服務及配件收入3000多萬元。
對于裝備制造這樣的完全競爭性行業來說,唯有比競爭者提供更優質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務,才能贏得更多客戶的信賴,企業品牌建設才有更堅實的基礎,拓展內外市場才有更飽滿的信心。
做強產品,向高端、綠色升級
2015年,國務院印發的《中國制造2025》為裝備制造企業發展指明了方向:控制常規產能、退出低端業務、發展高端業務。集團公司咨詢中心專家馬家驥等多位專家也建議,裝備制造企業應加快先進鉆井工具、高可靠性柴油機、高效節能采油設備等高端新產品研發和產業化進程,提升高附加值產品比例,優化產業結構,提升企業盈利能力。
未來油氣工業的發展趨勢也呼喚著油氣裝備向高端化方向升級。隨著我國油氣勘探向深海、深層、非常規領域,超高溫、超高壓、高含硫等極端環境發展,要求裝備精度更高、更加可靠。
在中國石油第三屆石油裝備新產品發布會上,集中發布了21項高端新產品。中國石油裝備已不再僅滿足于通過高性價比占領中低端市場,而是逐步發展成為國際高端市場的供應商。
寶石機械鉆機成功躋身國際高端鉆井市場,圓滿執行并成功續簽全球最嚴苛的鉆機采購商——阿聯酋國家鉆井公司ndc的采購合同,創我國高端重型石油裝備出口之最。寶雞鋼管已建成了亞洲第一條、世界第三條連續油管生產線,使中國成為繼美國之后第二個掌握連續油管生產技術的國家,成功擺脫了對美國進口產品的依賴。
未來裝備制造企業將加快海洋鉆井隔水管等新產品的開發、轉化和推廣,推動產品結構由常規產能市場向“深、特、海、非”高端裝備市場過渡。
中國石油裝備制造同時步入“綠”時代。近幾年,國家持續加大環境污染治理力度,排放標準不斷提升,新建治污設施和升級改造規??涨?。特別是新《環境保護法》和《安全生產法》實施后,油氣生產面臨更嚴苛的廢棄物排放要求。
新的環保標準成為裝備制造企業進入特定市場的一道新門檻。更好地滿足油田、煉廠節能降耗的新需求,成為裝備制造企業需要迎接的挑戰。井場廢棄物處理、煙氣輪機等綠色裝備成為市場需求新的增長點。
“綠色制造”可以轉化成強大競爭力。濟柴動力總廠結合油田實際研發出伴生氣發電產品,將油田井口伴生氣變廢為寶,1000多臺(套)機組服務于全國各個油田采油作業區,每年可減少伴生氣排放7億立方米,成為深受市場青睞的綠色產品。
拓寬市場,腳踏實地“走出去”
盡管低油價為裝備制造企業發展帶來了嚴峻考驗,但石油天然氣仍是未來較長一個時期世界能源消費的主體,長期來看石油裝備具有較穩定的市場需求。如何在日益劇烈的市場競爭中充分挖掘市場潛力、提高市場占有率,越來越關乎企業的成敗。
集團公司內部市場是業務生存發展的“根據地”和“責任田”,要守得住、種得好,做到依托而不依賴。外部市場是裝備制造企業的主戰場,要把開拓社會市場和國際市場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
裝備制造分公司總經理張晗亮認為:“裝備制造企業要苦練市場營銷功力,特別注意從自身找問題,從產品上找差距,只有下功夫改進產品和服務贏得用戶的信任,才能逐步擴大市場。要大力實施市場營銷‘一把手’工程,企業主要領導要把更多精力放在開拓國際市場上,帶頭闖市場?!?/p>
2015年“中國石油裝備走出去”新聞發布會數據表明,中國石油裝備制造板塊的海外收入已占總營業收入的半壁江山,營銷網絡輻射全球近90%的千萬噸以上產油國,產品出口到80多個國家和地區,穩定的國際客戶達940多個,年出口簽約額超過40億美元。
在“走出去”過程中,還要充分發揮貿易企業與制造企業的聯動性和優勢互補。特別是要充分借助中技開公司的國際網絡營銷平臺和商務優勢,將更多的石油裝備帶出國門。裝備制造企業與中技開合作,有利于彌補各自短板。中技開中標海外項目后,裝備制造企業可以外派技術人員提供免費的技術支持,不僅有助于降低中技開的成本,而且便于裝備制造企業迅速獲知海外市場信息。目前,一些企業已經加強了與中技開的合作,共同拓展海外市場。
無論形勢如何變化,優服務、強產品、拓市場始終是企業發展的主旋律。唱好主旋律,熬過了冬天,春天將更加燦爛。
關鍵詞解讀
◆調整結構
裝備制造業務作為集團公司業務鏈的重要組成部分,應進一步加大結構調整力度推進轉型升級。通過深化企業重組整合解決裝備同質化企業遍地開花、區域分布分散、缺乏集聚優勢的問題。充分考慮重組企業產品結構的兼容性與互補性、地理位置、資產消化能力等,避免出現新劃入業務與原有業務缺乏互補性、甚至相互排斥的問題。
強化與油氣業務的協同協作,突出專業化發展方向,突出石油鋼管、鉆井、采油和動力裝備等優勢核心業務,堅決退出低端低效業務。寶石機械進一步加大科技創新力度,走高端化、差異化、精品化的產品發展道路,使陸地裝備向自動化、智能化、清潔化、輕型化方向邁進,海洋裝備向國產化、高端化方向前進,使工具配件產品向多品種、多規格方向發展,淘汰高能耗、低效率、低效益老舊產品,優化產品結構,增強產品市場競爭力。
同時,全力推動業務向服務型制造轉變,各制造企業要結合各自產品特點,積極開展“制造+服務”,實現企業增收增效。中技開、渤海裝備等在“提供單一產品向提供綜合解決方案”“一次性產品銷售向全生命周期產品服務”的轉型升級上已經做出有益嘗試。
◆開拓市場
按照中國石油“走出去”戰略,石油裝備制造業從亞非到歐美,從陸地到海洋,從低端到頂尖,從零部件到成套裝備,從單一設備出口到提供綜合解決方案,能力和水平快速提升,在全球樹立起“中國石油裝備”品牌形象。
2015年在穩步提升內部市場份額基礎上,國際市場拓展取得良好成效。出臺《擴大裝備出口指導意見》,中技開公司與各制造企業簽訂框架協議,聯合開拓市場,全年出口收入占到總收入的46%。
中技開公司、寶石機械攜手合作,成功拿到10套土庫曼鉆機訂單,收獲阿聯酋阿布扎比國家鉆井公司(ndc)第三批12臺沙漠快速移動鉆機合同,ndc鉆機累計訂單達39臺。寶雞鋼管精細策劃投標,在與眾多國際知名制管企業激烈角逐中,成功中標沙特阿美公司螺旋管合同和埃及賽得港打樁管訂單。
面對社會市場激烈殘酷的競爭,各裝備制造企業主動獲取項目信息,積極參與項目投標。寶雞鋼管在5家電商平臺和信息招標網站注冊,對相關重點項目進行調研摸排,成功獲得訂單。濟柴總廠的發電機組通過示范電站的帶動,瓦斯、沼氣發電項目收入也比上年有所增加。
◆自主創新
要提升石油裝備企業的競爭力,必須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開發高端技術和產品。2015年,中國石油各裝備制造企業實施了10個科研項目,獲得省部級獎勵10項,其中獲得集團公司技術發明獎1項,科技進步獎3項。稠油熱采配套裝備制造技術研究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