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核電至今已有60多年的發展史,雖然并非一帆風順,但不可否認的是:目前,核電仍然是全球電力的重要來源。核電行業對安全性要求極高。因此,能夠成為核電站的“保健醫生”,一定身懷絕技。
在江蘇省蘇州市核心地段,蘇州熱工研究院中廣核蘇州科技大廈剛剛落成。作為我國核電領域科研生力軍,成立于1978年的蘇州熱工研究院長期專注核電技術,致力于打造核電運營技術平臺,以技術管理、技術實施、技術研發“三大法寶”,保障核電廠安全可靠、經濟環保運行,為我國核電事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為核材料實時“體檢”
為金屬材料實時“體檢”,堅持自主創新突破國外禁運……長期以來,蘇州熱工院為提升我國核電技術安全,不懈努力
6月5日,在蘇州熱工研究院成立40周年媒體座談會上,院長王安自豪地說:“我們研究院就好比是一個‘保健醫生’,目標是通過我們的技術輸出,讓核電廠少‘生病’、不‘生病’,為中國核電站安全保駕護航。”
走進蘇州熱工院國家核電廠安全及可靠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各種模擬核電站工況的試驗正在進行。“核電站用到的每一樣材料都要事先把關,還要實時監控。”金屬材料壽命評估工程師於旻告訴經濟日報記者,為保證核電站安全運行,他所經手試驗最長的已持續了6年多時間——一塊金屬材料在400攝氏度恒溫爐里從2012年一直燒到現在。據他介紹,金屬材料像橡膠一樣,也存在老化問題。因此,核島里采用的材料在他們這里會同步老化,相當于實時“體檢”,以確保安全。王安表示,核電事實上是一個極其保守的行業,每樣材料都必須確保萬無一失。
在蘇州熱工院中廣核檢測技術有限公司,檢測所用的大大小小核電站檢測機器人都是他們自己研發的。“這款11軸機器人可以完成多項核島檢測,能到達任何工作人員無法到達的地方為核電設備進行‘體檢’。”公司檢測一部經理孫加偉說,6軸以上的機器人外國對中國都是禁運的,我們只有堅持自主創新研發才能保證不被“卡脖子”。
在渦流傳感器研發實驗室,孫加偉還現場為記者展示了全部由他們自主研發的bobbin渦流檢測探頭、mrpc旋轉渦流檢測探頭、陣列及特殊形狀渦流檢測探頭3大系列幾十種產品,包括核電站蒸汽發生器、凝汽器、中子通量指套管、主螺栓螺母等設備檢測用渦流探頭。該系列產品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實現了國產化,經中國核能協會鑒定“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這些產品有的細如發絲,有的柔軟如棉,可廣泛運用于核電、航空航天等領域。
提升設備質量管理水平
為順利開展核電廠壽命管理工作,蘇州熱工院搭建了核電運營技術支持架構,擁有群廠設備管理技術能力,在我國核電領域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越來越大
蘇州熱工院以確保核電廠設備可靠性管理、提升核電運營安全為主線,搭建了核電運營技術支持架構,擁有了群廠設備管理的技術能力,并作為群廠“8+1”重大設備(主泵、蒸發器、汽輪機、發電機、柴油機、主變壓器、apa/crf泵、冷凝器、冷源)的“保健醫生”,以重大設備損壞事件為“零”、設備原因導致的非計劃自動停堆次數為“零”作為管理目標,建立和維護群廠設備管理體系、標準和導則,統籌管理解決群廠重大共性技術問題,并向核電廠工程建造等上游延伸,提升設備質量管理水平,全面保障核電廠重大設備全壽命周期的可靠性。
經過多年努力和技術不斷積累,蘇州熱工院在我國核電領域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越來越大。王安介紹,蘇州熱工院目前已擁有國家核電廠安全及可靠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能源核電站運營及壽命管理技術研發中心兩個國家級研發中心,主要關注長期運行條件下關鍵設備老化行為及安全性、可靠性與穩定性研究、先進檢測技術研究與開發、時限老化評估技術研究與開發等研發方向。其核心科學研究問題——闡明長期運行工況下環境對材料的損傷機制、評估模型并開發先進的監檢測技術等,為順利開展核電廠壽命管理工作奠定了技術基礎。同時,他們還承擔了設備管理、在役檢查、性能試驗、計量、老化管理、效率試驗、振動和化學8個專業領域的群廠專家組組長職責,利用技術平臺較為全面的專業配置、試驗平臺和數據平臺資源,對群廠出現的技術難題組織技術研發和技術攻關。
堅持主業、堅持專業才能持續創新發展。王安表示,目前,蘇州熱工院從提升中廣核乃至我國在運核電機組安全性、可靠性、經濟性和環保水平出發,已成功打造在運核電廠技術支持所需的2個國家級研發平臺、8大核心業務板塊、18大數據平臺、32個核心領域、59項核心技術,全面形成了二代及改進型、“華龍一號”和epr的完整技術支持核心能力,初步具備了ap1000技術支持核心能力;業務范圍已輻射中廣核6大核電基地及秦山、三門、福清、田灣、石島灣等中廣核以外的其他核電集團核電廠。目前,蘇州熱工院在國內核電運營技術服務領域已占據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成為行業內服務基地數量第一、業務范圍覆蓋最廣的核電運營技術服務企業。
保障核電廠全周期安全
按照“大超市+專賣店”的核電運營技術服務布局,蘇州熱工院已幫助一大批科技建設成果成功應用,有力保障了我國在運核電安全運行業績高端穩定
王安表示,蘇州熱工院按照“大超市+專賣店”的核電運營技術服務布局,在核安全與運行安全、輻射防護與環境評價、機組效能與試驗、老化與壽命管理、設備可靠性、在役檢查等領域,已形成獨有技術優勢。目前,重大設備在線監測與智能診斷中心、小口徑管道旋風法除銹涂膜處理技術、化學清洗和熱試鈍化新工藝、核電廠用激光清潔去污系統開發、電廠部件焊接維修技術開發等一大批建設成果已成功應用,有力保障了我國在運核電安全運行業績高端穩定。
此外,作為國家核電科技創新體系中的一員,蘇州熱工院立足優勢專業,牽頭和參與國家大型先進壓水堆核電重大專項、高溫氣冷堆核電重大專項等多項子課題研究,牽頭開展核電關鍵材料服役行為的高通量評價與預測技術等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研究,解決核電發展中的基礎技術問題和重大工程問題。
近3年來,蘇州熱工院已承擔國家級、集團級、省市級重要研究課題54項,榮獲各級科研成果共63項,其中,“工業智能超聲檢測理論與應用關鍵技術”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編寫國家/行業標準70項,其中牽頭編寫41項;獲得專利授權249項,其中發明專利124項……重大科研課題、成果獎項、知識產權的數量和質量均居同類院所領先水平。
蘇州熱工研究院是1978年因國家“六五”計劃重點工程建設項目——蘇南核電站的建設而專門成立的。2003年成為蘇州熱工院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研究院改制由國家部屬事業單位轉為企業,實現與中國廣核集團的全面接軌,定位為中廣核的科研、長三角地區發展和人才培養基地。
王安表示,隨著群堆規模化運營成為中廣核核電板塊發展的新常態,蘇州熱工院被賦予核電運營技術平臺的全新定位,全面承擔“技術管理、技術實施、技術研發”3大類技術支持服務,以保障我國核電廠全壽命周期的安全性、可靠性、經濟性和環境保護水平為己任,不斷助力群廠實現安全生產、業績穩步提升。未來,蘇州熱工院將打造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核電運營技術研究院,為我國核電事業添磚加瓦。
來源:經濟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