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節后企業復工,進入正常的生產階段,3月份民生新供給制造業綜合指數為43.6%,較上月提高了6.1個百分點。3月份民生新供給中小企業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40.1%,較上月提高2.6個百分點。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表示:“3月份從企業經營指數、設備利用情況、從業人員指數及生產指數、原材料庫存指數等全面明顯回升的態勢來看,表明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已經步入正軌,3月份民生新供給中小企業指數雙雙明顯回升,尤其是制造業指數明顯好轉,即便與春節前數月相比,也達到了相對高點;而非制造業指數則回升幅度相對偏弱,更多體現為季節性下降后的回調。”
賈康認為,3月份民新指數走勢反映我國制造業中小企業的各項經營指標已經明顯回升,各項指標也處于近半年中的相對高位;產品銷售價格指數也有明顯回升,企業盈利指數改善,體現了制造業筑底回升的良好勢頭。
同時,3月份,企業從銀行獲得貸款的指數也有所上升,利率水平相對穩定,且資金周轉小幅改善,表明貨幣政策對企業的扶持力度正在顯現。而企業面臨的最大問題中,“市場需求不足”和“勞動力成本高”依舊居于前列,但原材料成本高的選擇比例明顯提升,表明可能需要一些針對性的前瞻政策,避免原材料價格若過快上漲帶來的負面影響。此外,3月份企業的固定資產投資意愿及對未來經營活動預期指數具有小幅提升,表明企業對未來的信心仍處于緩慢筑底恢復之中,較為謹慎。
“3月份民生新供給中小企業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40.1%,較上月提高2.6個百分點。盡管各項指標相對上月有所提升,但仍然沒有恢復到今年1月時的水平,表明非制造業企業的復蘇勢頭相對緩慢。”賈康表示。
賈康認為,總體而言,排除指數季節性下降后回調的因素之外,3月份民新指數走勢反映我國制造業中小企業的各項經營指標已經明顯回升,貨幣政策方面的扶持效果也正在顯現,但仍需持續發力而不可取“見好就收”態度,對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也需要有所警覺、作出前瞻性對策;非制造業中小企業的復蘇程度相比制造業尚不如人意,尤其資金狀況的改善相對遲緩,可能需要持續加力。但不難發現,目前經濟形勢正處于筑底恢復的通道之中,只要供給側改革能夠不斷推進,成效將逐步顯現。”
來源: 證券時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