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商務部公開信息統計,今年以來,國外對我國新發起的“雙反”案件已有20多起。其中,發起方既有歐盟、美國等發達國家,也有印度、巴西等發展中國家。從行業來看,鋼鐵、汽車等行業繼續成為重災區。
鋼鐵業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就接連受到來自歐盟和美國的調查:美國商務部當地時間3月4日發布公告,決定對原產于中國的不銹鋼板材和帶材發起反傾銷、反補貼調查。而此前,2月13日,歐委會官方發布公告,決定對原產于中國的進口無縫鋼管、中厚板和熱軋平材鋼三類鋼鐵產品同時發起反傾銷調查,并對自中國進口的冷軋鋼板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
據介紹,鋼鐵行業已經成為中歐貿易摩擦頻發的重點領域。自2014年以來,歐盟針對中國產品發起貿易救濟調查共計15起,其中鋼鐵類產品8起,占比超過半數。美國近年來也頻繁對鍍鋅板、冷軋板、不銹鋼等中國高端鋼鐵產品發起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對中國企業利益造成重大影響。
針對歐美對過剩產能的詬病,商務部負責人也多次強調,在當前世界經濟增長乏力、需求不振的大背景下,鋼鐵產能過剩是全球鋼鐵行業面臨的共同問題,需要各國協同應對,而不應簡單訴諸貿易保護的手段。中國政府高度重視鋼鐵產能過剩問題,已采取一系列切實有效的措施,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中國政府一貫主張通過對話和磋商妥善解決貿易摩擦,為兩國產業的正常貿易與良好合作創造公平、公正、可預期的市場環境。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白明表示,作為全球最大貨物貿易國,我國與其他國家在不同領域的競爭會越來越多,競爭多了自然摩擦就多。從數據來看,近兩年貿易摩擦確實已經有所緩和,但是現在來看,因為其他經濟體的經濟貿易形勢更趨嚴峻,因此對來自中國產品的競爭容忍點下降了,所以指向中國制造的貿易保護也就愈演愈烈。(李參)
來源:中國貿易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