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球半導體市場以超過20%的成長率,首度突破了4,000億美元的關卡。在4,000億美元的市場中,記憶體約占30%,其余的70%則來自邏輯芯片、類比ic等多樣的半導體產品。其中,三星、海力士這兩家韓國半導體業的領頭羊,都以記憶體為主力。三星在2017年估計共高達502億美元的獲利中,竟有64%來自記憶體的貢獻,而記憶體也是海力士賴以生存的命脈。
韓國政府判斷,中國從中央到地方,至少有10個以上的計劃具有興建記憶體工廠的計劃與實力。但技術掌握困難,有心無力者不少。新進入市場的廠商,很難突破專利屏障。其次是專業工程人才的短缺。2017年時,三星半導體擁有的人力為5.2萬人,海力士為2.7萬人,美光也有3萬人,而中國ymtc擁有的專業人力不過上千人的水平。
此外,中國材料設備業的落差,也是中國必須盡快克服的難題。然而這份報告指出,盡管技術落后,中國仍可以30/40nm等級的技術,生產出非伺服器或mobile dram,如usb這種等級的記憶體,中國介入記憶體產業,對韓國的半導體業仍具有一定的威脅性。
報告指出,如果中國大陸順利的在2018年生產出dram、3d nand flash,并逐步進入市場,到2022年時,韓國記憶體產業受害的程度,大約是78億美元,其中11億美元是flash, dram受影響的金額則是67億美元,而無論是dram或flash的全球價格,也將相應下跌。
來源: eeworld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