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led技術是將led背光源進行薄膜化、微小化以及陣列化,它可以讓led單元小于100微米,與oled一樣能夠實現每個像素單獨定址,單獨驅動發光(自發光)。這項技術的優勢在于低功耗、高亮度、超高色彩飽和度、響應速度快、壽命長等優點,被認為是oled技術的有力競爭者。
中國臺灣地區面板企業一直都在積極推進microled技術的發展,由于韓廠lgdisplay與samsungdisplay目前已經壟斷了整個oled面板領域,中國大陸地區面板廠也正在大舉投資oled面板技術,所以臺灣地區面板廠非常希望在microled技術上有所建樹,從而實現彎道超車。
鴻海集團沖刺micro led,群創、榮創、帆宣三路大進擊。群創挾面板技術優勢助攻,榮創更居關鍵角色,不僅擔綱micro led技術開發,也參與重要轉投資布局;新加入的帆宣,則有歐洲團隊主動找上門,合作開發關鍵的巨量移轉技術。
micro led后市看俏,業界盛傳,蘋果iphone顯示器,將逐步從lcd、oled轉至micro led,加上三星日前宣布,全球首款micro led模組化電視“the wall”開放預購,預計第3季出貨。鴻海集團此時傳出相關布局積極,意在拿下iphone未來面板訂單之外,同步為在電視等大尺寸領域應用與三星抗衡,蓄積能量。
業界人士指出,micro led技術涉及面板與led兩大產業,鴻海集團必須動員相關資源,制程設備也是一大關鍵。由于micro led面臨巨量移轉的難題,全球最大獨立微電子研發機構愛美科(imec)主動找上帆宣,合作開發出“晶粒布植機”實驗機臺,朝達成巨量移轉目標邁進。
imec被譽為臺積電、三星、英特爾及輝達“背后的重要腦袋”,在半導體制程與應材合作密切。帆宣證實,有歐洲單位找上門,委由將技術制程化,但雙方有保密協定,無法透露細節。
群創以面板技術為后盾,初期以mini led切入,吸引各大車廠關注。群創執行副總暨技術開發中心負責人丁景隆表示,micro led將是下一代主流,在技術成熟前,群創領先開發am mini led車用面板,并積極開發其它中小尺寸的應用方案,今年底前將率先商品化,再逐步轉往micro led。
此外,鴻海集團先前已投資美國micro led業者elux,并陸續找夏普、群創、榮創入股elux。統計顯示,群創、榮創分別持有13.64%、9.09%股權,凸顯鴻海董事長郭臺銘對群創與榮創發展micro led高度仰賴。
業界研判,蘋果與鴻海集團緊密合作,群創、榮創將扮演先鋒。榮創是鴻海集團重要的led轉投資公司,配合集團資源整合,與群創、夏普等面板客戶合作,最遲在今年第3季就會推出mini led背光面板。榮創也正積極開發micro led技術,全力朝量產目標前進。
此外,8日led磊晶廠光鋐股東會改選董事,傳出鴻海集團有意介入,最后由榮創拿下光鋐兩席董事,分別由榮創董事長方榮熙、董事莊宏仁代表,凸顯榮創在鴻海集團布局micro led扮演關鍵角色。
友達、晶電micro led闖出成績
各路人馬摩拳擦掌搶進micro led市場,友達率先展出全球最高分辨率全彩主動式micro led顯示技術,宣告量產時程可期。工研院助攻晶電、欣興和聚積,開發出“超小間距micro led室內顯示屏”模組,要搶攻110英寸室內顯示市場。
根據研究指出,micro led潛在商機龐大,若以micro led全面取代液晶顯示器的零組件推估,市場規模將可達300億至400億美元(約新臺幣9,000億至1.2兆元),吸引全球科技大廠及重量級研究機構積極投入。
在鴻海集團全力動員發展micro led之際,友達不落人后,開發出全球最高解析度全彩主動式8英寸micro led顯示技術,并拿下“2018年sid展會最佳獎”的肯定,凸顯友達在micro led的技術開發能力。
友達總經理暨營運長蔡國新表示,友達以micro led及多項先進顯示技術榮獲“sid展會最佳獎”,證明友達長期投入先進顯示技術所累積的領先優勢。
工研院也協助晶電、欣興等廠商,進軍micro led領域。工研院電光系統所所長吳志毅表示,micro led目前待克服的是“巨量移轉”關鍵技術問題,工研院上周在電腦展中,首度展出攜手聚積、欣興及錼創(由晶電、友達及聯電投資),開發出的“超小間距micro led室內顯示屏”,要搶攻110英寸室內顯示器市場商機。
吳志毅指出,臺灣地區從ic設計、led制造、顯示器面板廠,到系統整合廠商,發展micro led的產業鏈資源相當完備,深具國際競爭力。
micro led 5大應用理應“區分看待”
實際上micro led技術的顯示應用有高達5大種不同的類型,每種應用的難度也大不一樣、市場進程更是千差萬別。
首先,第一大類是友達sid display week 2018展會所展示的這種中小尺寸顯示應用:目標市場是手機屏幕,競爭技術是柔性oled顯示。對于這種應用,micro led必須實現400ppi以上的分辨率、柔性屏幕、巨大的產出規模和經濟性,才可能與正在蓬勃發展的oled技術進行“市場競爭”。友達所謂的“沒有時間表”主要是針對這一市場的產品而言。
第二,micro led也會被應用到更小的屏幕上。例如vr顯示。這個領域的主要未來競爭技術是硅基背板的oled。其核心技術特點是更高的ppi,甚至要達到2000ppi才能實現理想的近眼顯示效果。顯然,micro led在這方面技術上的能力還不達標,量產也就無從談起。
第三,micro led或許也可以應用到更大的顯示設備,例如彩電之上。這種大尺寸應用中,micro led的ppi像素密度不在要求那么高,現有技術完全能勝任。但是在液晶電視走向55——75英寸大尺寸為主導,oled大尺寸化技術也不斷發展普及的背景下,micro led的成本經濟性,在彩電領域是一個“大問題”。
第四,micro led可以應用在工程大屏幕顯示市場。例如索尼2016年推出的黑彩晶led大屏就可以認為是達到micro led標準的產品。在超大顯示面積的工程大屏領域,micro led不需要與液晶、oled等平板顯示技術直接較量。因為后者的拼接顯示避免不了擁有畫面縫隙。同時,工程市場對micro led產出的規模要求、經濟性要求也更低。未來小間距led顯示技術從表貼向cob過渡,進而進入micro led時代,是公認的路線圖。——這方面其實已經在“量產之中”,只不過led晶體顆粒并沒有縮小到10——50微米,而是采用100——300微米的顆粒。
第五,micro led技術還可以用于液晶背光源。臺系廠商已經推出基于這一技術的電競級別高端液晶顯示器產品。理論上采用micro led背光源的液晶顯示系統,在色彩、hdr等方面渴望獲得與oled媲美的效果。在背光源市場,micro led技術也被稱為mini——led:后者的含意主要是,led晶體的顆粒大小和排列密度技術指標更寬松,這有利于micro led實現“量產”。
總之,micro led的應用類型大不一樣。ppi指標從近眼vr的一兩千ppi到背光源或者工程大屏的幾十ppi,技術難度差距非常大。面對如此寬泛的市場設定,micro led產品顯然不可能“一次性全線量產突破”。目前,背光源和工程大屏是micro led相關技術“低水平起步和快速落地”的綠色利基市場。
來源:半導體照明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