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上海城投公路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沿江通道越江隧道新建工程迎來關鍵節點——右線盾構“長江一號”在浦東工作井率先進洞。2016年7月20日,“長江一號”盾構自位于浦西寶山區的工作井始發,歷時22個月,一路披荊斬棘、砥礪前行,此次順利進洞標志著上海郊環閉合工程取得階段性勝利。
作為郊環線閉合的關鍵節點,沿江通道越江隧道西起浦西牡丹江路,東至浦東外環線,全長6.5公里,圓隧道段長5.2公里,隧道外徑15米,內徑13.7米。兩臺直徑15.43米超大直徑盾構先后從浦西工作井出發,向東進入長江,沿寶山區長江圈圍大堤東側向南推進,下穿長航碼頭引橋、國際郵輪碼頭引橋、炮臺灣濕地公園、吳淞導堤以及黃浦江,最后在浦東濱江森林公園處登陸。
迎難而上,克服盾構穿越難點
沿江通道越江隧道兩臺盾構先后通過小沙背涵閘、長江大堤、長航碼頭、國際游輪碼頭樁基、鋼渣層、吳淞導堤、浦東苗圃大堤等穿越難點。
盾構穿越小沙背涵閘。該涵閘是寶山沿江重要的引排水通道,且已運行近三十年,因使用年限原因,盾構穿越時需同步對該涵閘進行改造和保護,隧道頂部實際覆土僅為7米,盾構在穿越時需克服淺覆土施工、隧道上浮、地面構筑物保護等多項施工難題。在各參建單位協同努力下,左右線分別順利穿越,沉降在可控范圍內,在市水務局等單位的大力支持下,涵閘得到了有效的改造和保護。
盾構多次穿越長江大堤。兩線隧道斜穿長江大堤的長度累計近米,先后兩次穿越,地表沉降控制良好,地上及地下構筑物保護效果顯著。
盾構穿越國際郵輪碼頭樁基。國際郵輪碼頭區域地上地下構筑物紛繁復雜,且多為重要構筑物,其中以碼頭引橋樁基最為突出,兩條盾構需從引橋三個橋墩之間穿過,與樁基最小距離僅2.5米,與此同時,在穿越期間碼頭方還在舊橋東側進行新橋的灌注樁施工,距隧道斷面2.6米。在建設團隊共同努力下,最終右線于17年8月順利通過該區域,左線于同年10月再次完成穿越,各項地下地面參數均符合要求。
盾構穿越鋼渣層。由于寶山地區的特殊性,兩臺盾構總共需要穿越將近1米的特殊鋼渣層,鋼渣最深之處距離隧道頂部5.3米,如有不慎鋼渣侵入開挖面將對盾構機產生巨大風險,通過向開挖面加入一定量的輕質堵漏物質,改善開挖面支護能力,防止坍塌或鋼渣下落。
盾構穿越百年吳淞導堤。吳淞百年導堤是黃浦江口極重要的水工構筑物,對黃浦江的通航安全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盾構從導堤正下方穿越兩次,穿越嚴格過程質量控制,地面監測全天連續不間斷,并最終將導堤的沉降數值保持在可控范圍,導堤的功能、外觀完好無損。
以精細化管理提升建設水平
城投公路(集團)建設團隊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及城投集團提出的精細化管理要求,創新性提出“4a、3+x”管理模式,以管理促成效。
4a即:日報分析、周月分析、階段分析與專題分析。盾構推進過程中,全過程即時掌握盾構日推進環數、推進速度、管片偏差變化情況,分析變化規律,對超出正常范圍的參數及時分析原因并做好調整。通過科學管控關鍵環節,盾構日均推進5環,隧道成型管片質量良好。
“3+x”即:保頭(盾構機機頭)、護尾(盾尾刷)、防密封(主軸承的密封及潤滑工作)+減少盾構設備常態化故障。設備管控是確保隧道盾構推進的安全“生命線”。沿江通道兩臺直徑盾構推進之前,已用于長江隧道、錢江通道與長江路隧道的掘進,為保證設備可靠性,對盾構進行功能再造與性能提升,主要包括刀具的維修改制、盾尾有限元核算和改造加強、管片運輸機高可靠性改制、起吊裝置的改進等。在推進過程中,建設團隊以“保頭、護尾、防密封”為核心,以減少盾構設備常態化故障為輔助,實行“3+x”的盾構設備管控制度,實現盾構機的核心控制及常態化維保。
目前,左線盾構已成功穿越浦東濱江森林公園大堤,大堤沉降控制良好,并進入濱江森林公園陸域部分,建設團隊將繼續保持精益求精的工作狀態,確保8月進洞,早日實現沿江通道工程圓隧道的雙線貫通。
來源:上海市國資委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